10月31日,第屆大學第七屆復旦大學博士生論壇之生命科學論壇暨遺傳與發育協同創新中心交叉學科博士生論壇于復旦大學江灣校區生命科學學院F區報告廳隆重舉行。復旦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相關負責同志,博士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趙世民老師,生論生命生命科學學院蒯本科老師、科學陶無凡老師、論壇任國棟老師、第屆大學余巍老師、復旦倪挺老師、博士胡小華老師,生論生命遺傳與發育協同創新中心張榮梅老師,科學以及來自復旦大學、論壇南京大學、第屆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同濟大學、博士中南大學、上海大學、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和上海藥物所、等高校院所的100余名研究生出席了論壇。
大數據時代下生命科學的發展以及研究技術和方法的革新,充分表明自然科學各層次各分支之間交叉的必然性和相互補充、相互合作的必要性。因此本屆論壇以“交叉學科背景下的生命科學”為主題,旨在展現各高校、科研院所生命科學研究生的最新工作進展,加深彼此間的了解,為在科研領域的共同探索提供更大的動力,展示在交叉學科背景下生命科學研究的風采,促進遺傳與發育協同創新中心各協同單位的合作與共同進步。本次論壇由我校研究生院、黨委研究生工作部、生命科學學院主辦,遺傳與發育協同創新中心、研究生團工委、研究生會、生命科學學院研究生團學聯承辦。本屆論壇共收到投稿三十余篇,經過專家組評審最終選出其中的八篇進行大會報告交流。
生命科學學院黨委書記陳浩明在大會開幕式上致辭。他向與會師生介紹了博士生論壇之生命科學論壇的基本情況,充分肯定了生命學院對博士生論壇的充分重視與大力支持,以及對本屆論壇成功舉辦的衷心祝愿,并鼓勵各位老師、同學在科研道路上開拓進取,再創輝煌。
特邀嘉賓報告環節,由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國家蛋白質研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首席科學家趙世民老師做主旨報告。趙世民教授圍繞著如何做好科學研究,結合自身的經歷介紹了他的科研道路。在他看來,做科研其實并不是那么枯燥乏味的事情,只要研究人員擁有一顆積極運轉的大腦,時刻保持對科學問題的熱情,就會發現科研之路沒有那么艱難。他鼓勵研究生積極動腦,并且全身心地投入學習、科研中,才能在學術道路上一帆風順。
開幕式后,來自中南大學的何發忠、復旦大學的余奇、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的郝亞娟、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的景宏偉、中南大學的朱作斌、上海大學的李朝斌、復旦大學的肖敏和南京大學的高云倩等八位同學依次匯報了自己近期發表或取得重大進展的科研成果。匯報人所做的精彩匯報贏得了在場同學熱烈的掌聲,各位評委老師也針對匯報人的內容提出了關鍵性的問題,匯報人與評委的思維碰撞對匯報人的研究進展及現場研究生的課題開展都有很好的啟發作用。
經過一天的學術報告,評委老師現場對報告人的課題創新性、應用前景、表述邏輯性、提問回答等多個方面進行打分。郝亞娟、景宏偉和肖敏等三位同學憑借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及精彩的報告榮獲本屆復旦大學博士生論壇之生命科學論壇優秀論文一等獎,其他同學獲得二等獎。最后,由評委老師向獲獎同學頒獎并合影留念。
論壇結束后,評委老師對本次論壇進行了點評,并與在場的同學們熱烈討論。他們首先高度評價了八位匯報人出色的科研成果和匯報表現,并認為這樣的平臺十分有利于各高校、科研院所的同學之間相互學習交流,提高學術水平,擴寬科研視野。他們在肯定論壇舉辦工作的同時也對今后論壇的舉辦提出了寶貴的建議。最后,老師們鼓勵大家繼續熱情地投入科研與學術交流中,祝愿博士生論壇可以越辦越好。
制圖:實習編輯: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