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上海試水申領上海正式啟動試行《企業各類人才柔性延遲辦理申領基本養老金手續的柔性試行意見》(簡稱《試行意見》)。此舉引起了廣大市民的延遲養老議極大關注和熱烈討論,這一具有探索性政策的金引出臺,引發了人們對于我國步入老齡化社會后帶來的發熱一系列問題的思考。
柔性延遲申領養老金緣何啟動?
上海是上海試水申領全國最早進入老年型社會的城市,老齡化程度在全國居首位,柔性探索延遲申領養老金迫在眉睫。延遲養老議目前,金引上海市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已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發熱44.39歲,提高到2009年的上海試水申領81.73歲。隨著平均預期壽命的柔性延長,以及計劃生育、延遲養老議戶籍政策的金引影響,上海市戶籍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提高,發熱造成在職繳費人數增長緩慢,而養老人員迅速增加。上海市城鎮養老保險贍養比,也已從1993年的2.82:1,降至2009年的1.41:1,形成養老保險基金收不抵支的局面。
上海的經濟、文化、社會條件決定了上海的制度覆蓋面較廣。有關資料顯示,截至“十一五”末,參加養老基金保險制度的人已經占應保人數的98%。上海現在領取養老金的人群當中,90歲以上的超過5萬人,80歲以上的有40萬人。從全國情況看,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楊燕綏表示,預計在2015年15-64歲勞動力供應將出現“拐點”,呈現下降趨勢;2035年8.1億勞動人口將供養2.94億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
申領養老金的時點之所以成為關注的焦點,是因為它直接關系到養老保險參保人員工作年限、繳費時間與領取養老金時間的長短,關系到人力資源的開發使用,影響養老基金收支平衡。
據相關人士分析,國外把延長退休年齡作為應對人口老齡化、平衡基金的重要措施。有關材料統計,到1999年世界上165個實行養老保險的國家(地區),50周歲退休的只有9個,目前國際上女性退休年齡一般都在60周歲以上。而我國退休年齡是在上世紀50年代初制定的,職工退休年齡為:男性60周歲,女干部55周歲,女工人50周歲。
據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2009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在27936份退休人員有效問卷中,47.2%被訪者認為,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的月養老金水平在1900元以上,目前國家基本養老金支付水平為1200元。
柔性延遲申領養老金的“三大效應”
業內專家普遍認為,延遲申領養老金有利于發揮各類人才作用。上海市公布的《試行意見》規定,符合條件的人員,延遲辦理申領基本養老金手續的年齡,男性一般不超過65周歲,女性一般不超過60周歲。對此,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鮑淡如說,出臺這個試行意見的目的是更好地發揮人才的作用,而不是簡單地為了緩解養老基金的壓力。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呂學靜舉例說,以女性退休年齡55周歲為例,16歲初中畢業參加工作時間約為39年,23歲大學本科畢業工作時間約為32年,28歲博士生畢業工作時間約為28年。受教育程度越高,服務社會時間越短。因此,允許各類人才延遲申領養老金并繼續工作,有利于充分發揮各類人才的作用。
“柔性原則”是此次公布的《試行意見》的另一大亮點。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楊宜勇認為,柔性原則在某種程度上平衡了不同群體的不同想法,增加了人們的選擇權。鮑淡如解讀說,“柔性”的做法符合了不同層次、不同狀況人群的各種需求,讓符合法定退休年齡且希望按時退休的人退休,那些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但希望繼續工作的人群,可以延遲領取養老金。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楊燕綏認為,從目前來看,硬性推行延遲政策對于人力資本比較低、就業風險比較大的人來說是不公平的;對于人力資本比較高的人,過早退休也是一種浪費。柔性原則很好地考慮到了這兩個群體的需求,增加了不同群體的選擇權。
此外,延遲申領養老金有利于提高個人養老金待遇。鮑淡如分析指出,雖然基礎養老金、賬戶養老金等的計算比較復雜,但國家現行的養老金計發辦法已經明確了“越晚申領養老金越多、繳費時間越長養老金越多、繳費基數越高養老金越多”的基本原則。因此,延遲申領養老金對個人來講可提高領取養老金的水平。
實施仍需關注“三大問題”
此舉在社會上引發了有關“延遲退休年齡”話題的熱議,并形成擁護和反對兩大觀點。擁護者認為,對于某些技術類或專業管理層人士來說,“姜越老越辣”。例如醫生,患者到醫院都希望看“專家門診”,但他們的經驗和資歷要達到專家教授的學術和臨床水平,至少需要一二十年的實踐和積累,而這時,退休往往也如期而至。
反對者認為,老員工不退,新人沒有崗位。現在都是一個蘿卜一個坑,老員工不退休,新員工的崗位數額必然會縮水。不少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對延遲退休年齡普遍持有疑慮。他們認為,對于國家機關或是事業單位,老職工不退下來,就沒有空缺的編制,新人想進也沒法進。
作為探索性的試行意見,有關專家認為,柔性延遲申領養老金在實施過程中仍需關注以下三大問題:
一是,延遲申領養老金是否會增加就業市場壓力?對此,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鮑淡如回應說,從總量來說,會有一定的影響,但影響不大。從結構上來說,基本沒有影響,因為新畢業的大學生不一定能替代延遲申領養老金人員的崗位,即新勞動力不一定能替代有經驗的勞動力。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如果人才作用發揮得好,可能會派生更多新的就業崗位。目前社會上也存在許多成本較低的回聘等隱形就業,這對就業的損害程度更大。相比而言,延遲申領養老金對就業結構更加有利。
二是,需防范企業濫用操作權。有關專家認為,柔性延遲申領養老金政策涉及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社會保障問題,關系到企事業單位職工的切身利益,容易引起很多矛盾,因此在政策實施過程中,要堅持公平正義原則,防范某些“特權”造成的不平等現象。針對此擔憂,鮑淡如表示,是否延遲申領養老金由企業和個人決定,并沒有打破企業原有用人自主權的格局。《試行意見》對于所有企業均適用,不問所有制,不問規模大小,按照各自的決策程序決定,決定后到上海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備案即可。
三是,需及時做好新政策的宣傳解讀工作。“新政策的出臺在網上引起熱議,其中也不乏一些誤解。”呂學靜表示,“相關部門需注意及時做好答疑解惑的工作以消除民眾誤解,使政策更加明了。”(新華網 王蔚 黃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