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張智 北京報道
年中已至,外向萬億各地“成績單”陸續出爐。型城在各省之間拼斗“十萬億”的市沉時候,城市之間也在以“萬億”為單位比拼實力。寂新經濟崛起俱樂
從上半年來看,強勢北上廣深遙遙領先,年內中西部省會強勢崛起。部或天津和重慶首次在上半年突破萬億元大關;成都、武漢、南京和廈門,增速均達到或超過8%,好于預期。
而距離萬億俱樂部一步之遙的泉州、佛山、濟南、東莞、合肥、南通等城市也有較為亮眼的增長,GDP超過8000億元的他們,年內或將誕生新的“萬億俱樂部”成員。不過,原本同一梯隊、經濟20強的西安在上半年表現不及預期,盡管仍維持7%的增速,但仍創下5年來增長新低。
“國家競爭更多表現為城市競爭,并且越來越演化為城市群競爭。在這種格局中,中心城市或龍頭城市起著帶頭作用。因此,萬億GDP城市的崛起至關重要。” 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彭澎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不停追趕
城市經濟“半年報”中,有喜有憂。一線城市中,深圳和廣州GDP增長均突破7%,其中深圳達到7.4%,成為一大亮點。
北京今年上半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212.5億元,同比增長6.3%。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北京市規模以上法人單位減少195家,其中,制造業、批發零售業和住宿餐飲業減少企業占比77.4%。
而上海則在16座萬億級GDP城市排名中,以5.9%的增速“墊底”。
與此相對應的是,新一線城市中,成都、武漢、南京、長沙等城市動能強勁,經濟增速均突破8%。
在北上廣深之后,天津、重慶和蘇州分列5到7位,這三座城市近年來都進入到結構調整階段,增速有所放緩。
天津和重慶城市地位相同,經濟總量接近。天津上半年GDP總量是10371.16億元,以30多億元的微弱優勢超過重慶,4.6%的增長也處于末位,不過,自天津數據擠水分以來,一直處于“刮骨療毒”狀態,最低增速曾跌到1.9%,目前正處于緩慢回升通道。
重慶上半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334.76億元,同比增長6.2%,略微低于全國6.3%的增長率,但已較去年的6%逆勢增長,并在上半年首次突破萬億。
不過,一直表現強勁的全國“經濟第一地級市”蘇州,被看好今年GDP突破2萬億,在總量排名上有望挑戰天津、重慶兩個大哥,但從上半年的表現來看,國際貿易形勢對蘇州造成的沖擊比預想的要大。1-5月,蘇州進出口總額1271.94億美元,同比-7%,其中出口755.81億美元,同比下滑-3.5%。蘇州上半年總量達到了9548.27億元,但增速僅有6%,遠低于去年的7%,位于萬億俱樂部倒數第三。
相比之下,位列第八的成都和第九的武漢表現十分突出,兩城的實際增速都超過8%,名義增速都超過了10%,其中成都的名義增速更是高達12.1%,位居各大城市第一,武漢也達到10.3%。
成都、武漢取得如此成績的背后,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這兩座大區中心城市高教力量雄厚,近年來在中西部經濟加快發展的過程中,兩城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均十分亮眼。目前武漢和成都的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均超過了3000家,在中西部各大城市中領跑。
據了解,今年上半年,成都高技術制造業表現亮眼,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4.9%、21.0%、37.5%。另一方面,新興工業產品產量不斷增長,城市軌道車輛、太陽能電池、工業機器人分別增長2.4倍、1.0倍、52.1%。
分析數據不難發現,新經濟正在強勢崛起,成都、南京、廣州、杭州等城市,先進制造業、“互聯網+”等產業均表現亮眼。同時,消費升級步伐加快,成都、廈門、青島、廣州等城市涌現出夜間經濟、新經濟等消費場景。
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廈門實現GDP2307.36億元,增長8.0%,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7個百分點。隨著9月8日廈門國際貿易洽談會暨絲路投資大會的召開,4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600個客商團組、1500家企業確定參會,預計將有來自120個國家和地區的10萬多名客商、3000多家企業實際參加。目前,前期對接工作也已全面啟動,預計會前將安排2萬多個批次的對接洽談,會中將有3萬多個批次對接洽談。這也為廈門下半年經濟帶來利好。
新成員或誕生
城市間的資源流動越發頻繁,大城市的輻射帶動能力凸顯。“萬億俱樂部”,成為各地競爭的重要成績。
今年上半年,佛山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795.17億元,增長6.9%,增幅分別高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也高于佛山去年全年6.3%、今年一季度6.7%的增速。按照這個增速計算,去年GDP總量為9936億元的佛山,今年GDP將達到10600億,正式邁入“萬億俱樂部”。
利好還不僅如此。據了解,在廣州佛山同城化的背景下,2010年,廣佛地鐵成為國內第一條城際地鐵線路。地鐵的開通,為助力廣佛同城化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其中之一,地鐵帶來了人流,以廣佛候鳥為主體,佛山的土地賣地收入和房地產行業一度進入爆發期。按照計劃,佛山地鐵二號線和三號線分別將于2021年和2022年底開通。
佛山之外,8000億俱樂部的泉州在今年上半年也保持較快增長。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泉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007.84億元,同比增長8.0%,增速已連續12個季度運行在8.0%——9.1%的區間,經濟增長穩定性增強。
此外,合并了萊蕪的新濟南也成為“萬億俱樂部”的種子選手。今年上半年,濟南GDP名義增速達到8.51%,實際增速7%,在山東各大地市中位居前列,GDP達到4791.7億元,排在第18位。如果這一增長態勢能夠得到維持,今年破9000億,明年躋身萬億俱樂部,將會是大概率事件。
不過,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學術委秘書長馮奎表示,盡管GDP超萬億,意味著這個城市在整個國家經濟發展當中的地位,意味著其區域帶動力和輻射力大大增強,但不能因此產生唯GDP論,相比進入“萬億俱樂部”,更加應該關注的是接下來能不能走向高質量發展。
“不是簡單地爭著建機場、建碼頭,就能讓城市快速發展,更重要的是推動資金、人口、科技要素在城市群中的充分流動,只有這樣才能提升都市圈發展的韌性,也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更大的回旋空間。”馮奎告訴《華夏時報》記者。
值得注意的是,從已有的16個萬億城市的分布看,大多處于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區域,或是省會城市、區域中心城市。城市間的協同與群聚效應正逐漸凸顯。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近日發布的《中國城市競爭力第17次報告》提到,城鎮化前期是小城鎮主導城市發展,中期由大城市主導城市發展,后期則是由都市圈和城市群主導城市發展。
“中國經濟已經進入了一個以中心城市來帶領都市圈和城市群發展的新階段,單一城市的GDP不代表一切,不能只強調帶頭大哥,還要強調它和周邊中小城市之間的關系,實現共同發展,實現強勁的區域競爭力。”馮奎表示。
責任編輯:徐蕓茜 主編:陳巖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