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提出,份中縣域是域綠源轉區域發展的基石,是色低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是展報中國實現“3060”目標的關鍵力量。近年來,我國縣域能源供應保障能力增強,但消費結構不合理問題仍然明顯。調查發現,目前,我國縣域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面臨的首要問題是鄉村基礎設施建設仍較為薄弱。以木柴和桔桿為主的非商品能占每年農村生活用能總量的30.4%。可再生能源及商品能源占比仍有很大提升空間,能源消費結構亟待優化。
中國有近2000個縣域經濟體擁有豐富的資源稟賦,涵蓋的人口數量超過7億,貢獻了2/5的國內生產總值。但與此同時,中國的縣域在地域特點、資源稟賦、人口分布、發展水平、產業布局、能源結構上差異巨大,綠色低碳能源轉型挑戰與機遇并存。
此外,《報告》首次就縣域地區能源轉型開展中德兩國實踐的比較分析。德國能源轉型起步較早、經驗較為成熟,對我國縣域地區綠色低碳能源轉型發展具有參考意義。
基于針對中德兩國的實踐分析,《報告》就中國縣域地區綠色低碳能源轉型發展提出了系統性的建議,包括搭建縣域綠色低碳能源體制機制、完善縣域綠色低碳能源基礎設施、探索縣域綠色低碳能源商業模式、優化縣域綠色低碳能源產業體系、創新縣域綠色低碳能源技術路線、推動縣域綠色低碳發展國際合作等。
資料來源:中國科學報

關注本網官方微信 隨時閱讀專業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