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碰撞的精深經營新模式
“悅目之畫,悅子耳之音,國菜皆為美術,新標而悅口之味,精深何獨不然?是國菜烹調者,亦美術之一道也。新標”
“是精深烹調之術于文明而生,非深孕乎文明之種族則辨味不精,國菜辨味不精,新標則烹調技術不妙也。精深”———孫文
中國菜,國菜經過幾千年來的新標千錘百煉,博大精深、精深菜系繁多。國菜早在幾十年前,新標中國菜已經走向國際,一度成為國際食客的最愛。不少餐飲酒家紛紛把中國菜重新包裝。"中森會"便是其中的典范。全球尊貴的國菜"中森會",首站落戶于中國廣州,兩家分店東山東湖、天河天譽中森會正式以新的國際化品味、模式和嶄新的形象展現于廣州人面前。
高品質生活 中國菜新文化
飲食方式是民族傳統文化最核心的部分之一。中國人講親情、手足之情,喜歡熱熱鬧鬧地圍在一桌,彼此熱情地用自己的筷子為對方夾菜。然而幾乎一夜之間,瘋狂肆虐的SARS就對中國人延續了上千年的親親熱熱的合餐飲食傳統發出了嚴峻的挑戰。我們開始審視中國傳統的合餐制飲食習慣,分餐制又被擺上了桌面。要氣氛還是要健康?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著實令廣大食客面臨觀念上的兩難。事實上,從歷史上看,我國古代也是實行分餐制的,考古出土的畫像上就有“席地而坐,分案而食”的用餐場面。據考察,我國隋唐以前還普遍是分餐制,以后逐漸變化,到明清時期,合餐制基本取代分餐制。
然而隨著餐飲業的發展,講飲講食的廣州人已不僅僅要求食得美味了,而要食得健康、食得優雅。中森會借鑒了西方的飲食方式,實現中西文化碰撞結合的飲食模式,開創了中國菜嶄新的標準。
有沒有試過,吃中餐要用刀叉?這是國際流行趨勢的中國菜,把食物的滋味,通過精湛超凡的純中西烹飪技術,有機地融入了西方文化元素。中國菜肴順序從前菜,至主菜乃至甜品,都經過廚師們的精心烹飪。甚至在菜式的造型藝術上,擺脫傳統中國菜肴的造型樣式,改以現代西餐的造型,再配上極品的葡萄酒搭配,不但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而且令食客感受到嶄新的就餐理念。
所以有食客風趣地對記者說:“有了這種西式的就餐方式,你就不用眼巴巴地看著最喜歡的那一箸菜,被別人先行一步夾走了?!?
此外,中森會的環境也可圈可點。壁畫以西洋抽象畫派的手法勾畫出中國畫的山水意境,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配合柔和的燈光、華麗的家私器皿、飄逸的雪紡掛簾,營造了一種奢華尊貴的氛圍。
貼身的個性化服務 彰顯至尊的貴賓享受
何為貴賓式的享受?就是你不必費神多想,師傅就會把一切做好。原來每個客人來就餐后,中森會的服務生便把客人的口味、愛好、飲食習慣等等記錄下來,以便客人再次過來,不必多費唇舌,中森會便把客人最喜歡喝的茶、點心等一一端上。
中餐國際新品味,西式的環境,西式時尚的就餐方式,但是骨子里都是中西各國精華的味道。在中國吃現代的中國菜,自然得要遵循中國特色。像點菜、品酒、上菜等環節,受過專業訓練的服務員會先咨詢坐在主位的客人,以彰顯其至尊的地位。每個房間都有專門的柜子放外套,而且按照座位分好號碼,哪個座位的客人要,服務員能準確地奉上。
記者在采訪的過程中,看到一位潮汕客人,很想吃到用潮州打冷的方法制作的剝皮牛。于是,讓廚房馬上改變原來堂灼的方法,改用潮州打冷的方法。而據葉師傅介紹,吃剝皮牛一般先去骨,然后在客人面前生灼,再蘸醬料吃。而潮洲打冷是先把整條蒸熟,急凍20分鐘左右,溫度約在200C左右。放在大冰盤上,與吃刺身相似。面對為他量身訂做的佳肴,這位來自潮汕的客人非常滿意。而價錢方面并沒有抬高。仍以128元一斤剝皮牛來計價,不另收加工費。當然,要享受這種VIP式的貴賓服務,最好提前通知,好讓師傅把材料預先準備好,再為客人炮制個性化佳肴。 (文/李程 圖/張飛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