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新聞聚焦時事。點份有時候了解新聞能讓我們了解到社會的外賣整個動態,是親屬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所以每位小伙伴都應該養成一種習慣,連夜浪費每日都花一點時間去了解下時下的送人熱點新聞,同時在這兩天精神病人花4萬余元點40份外賣親屬連夜送人避免浪費新聞的精神熱度就非常高,小編建議各位小伙伴要多多關注下精神病人花4萬余元點40份外賣親屬連夜送人避免浪費新聞,病人避免那么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在網絡上整理了一些關于精神病人花4萬余元點40份外賣親屬連夜送人避免浪費新聞的花萬一些內容來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會喜歡哦。余元
【精神病人花4萬余元點40份外賣】
為了把近2000件美食送出去,點份
汪大媽奔波到凌晨2時還沒送完,外賣
14日下午,
極目新聞記者見到汪大媽,
她兩眼布滿血絲,
“累癱了。”
汪大媽的親屬汪女士患有精神病,
13日下午,她獨自在家,
通過手機外賣平臺點了40份外賣,
花費4萬余元,
先后收到近2000件各種美食,
堆滿了屋子。
為了避免浪費,
汪大媽把這些美食送給
保安、環衛工人、親戚朋友……
“這樣的事情,
估計全國都很罕見,”
汪大媽說,
她不指望能夠挽回多少損失,
但想通過這個極端事例,
給外賣平臺和店家提個醒,
如果收到不合常理的訂單,
應該打電話詢問,
確認是不是真實需求。
也希望外賣平臺軟件
設置預警提示功能,
避免類似事件發生。
精神病患者花費4萬余元點外賣
13日上午,汪大媽外出辦事,下午3時20分,她接到派出所民警打來電話。民警告訴她:“家里有糾紛,有人報警。”汪大媽說馬上趕回家,緊接著接到外賣小哥電話,問她家里是不是點了外賣,“好多外賣小哥在等你,樓下堆成山了。”
大約40分鐘后,汪大媽趕回小區,見到一二十名外賣小哥等在樓下。當她打開房門,外賣小哥們提著各種美食,紛紛跟了進來。
進門后,汪大媽驚訝地看到,家里已經堆了不少外賣袋和紙箱,這么多外賣,怎么可能吃得完?
她走到里屋,看見汪女士獨自坐著,手里拿著手機。汪大媽接過手機,看到外賣平臺上一長串訂單。
汪大媽整理外賣單據看到,汪女士從中午12時之后陸續下了40單,包括蟹黃肉松吐司等140件2667.5元,烤羊腿54件1747元,烏雞湯等64件1935.9元......按件數算總共將近2000件,已經送達的外賣金額高達35954.98元。
與汪女士交談后,汪大媽猜測出事件經過:汪女士從中午12時許開始下單,一直持續到汪大媽回家。起初送來的外賣,汪女士開門簽收了一些,后來外賣越送越多,汪女士感到害怕,便不再開門,也不接電話。焦急的外賣小哥們通過物業公司找到汪大媽的聯系方式,還有人報了警。
汪大媽告訴極目新聞記者,汪女士患精神病有幾年時間了,狀況好的時候,生活基本能夠自理,春節前她從武漢市精神病院回家。沒想到突然發病,點了這么多外賣。
“希望外賣平臺識別異常訂單”
食物不能浪費。汪大媽告訴極目新聞記者,她當即取消了2筆剛下的訂單,發現還有幾筆訂單店家尚未配送,趕緊打電話過去成功取消了,算下來,取消了6961.24元訂單。
與此同時,在幾名外賣小哥的協助下,汪大媽緊急撥打外賣平臺客服電話說明情況。外賣平臺回復說立即向上級反映,后來回復說,經協調,已經送達的訂單無法取消,平臺愿意贈送若干消費券。汪大媽拒絕了。
汪大媽梳理出頭緒,天色已晚。為了避免食物變質造成浪費,汪大媽提著這些大包小包,贈送給小區保安、門外的環衛工、以及親戚朋友,一直忙碌到14日凌晨2時之后,實在跑不動了才作罷。14日凌晨5時,另一名親友接著派送,總算差不多送完。剩下一些不方便贈送和來不及贈送的,只能銷毀。
汪大媽說,一個家庭住戶如此集中大量下單,顯然無法吃完,外賣平臺照常派單,這合理嗎?
極目新聞記者就此咨詢北京德和衡(武漢)律師事務所刑事辯護部主任胡延美,他認為,精神疾病患者在發病期屬于無民事行為能力,根據民法典規定,其從事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對于尚未配送的訂餐,監護人有權要求不繼續履行。對于已經配送到位的,應當作為損失,由監護人承擔。在現行法律框架下,訂餐平臺對于網絡訂餐用戶是否屬于無民事行為能力,沒有審查能力和義務。
汪大媽表示,她的目的不是索賠,也不指望能夠挽回多少損失,否則也不會忙碌到凌晨四處大派送。“這樣的事情,估計全國都很罕見,”汪大媽說,她想通過這個極端事例,給外賣平臺和店家提個醒,如果收到不合常理的訂單,應該打電話詢問,確認是不是真實需求,也希望外賣平臺軟件增加識別異常訂單的功能,發出預警提示,避免造成浪費。(極目新聞記者吳昌華)
上述的內容就是今天小編為大家在網絡上整理的關于精神病人花4萬余元點40份外賣親屬連夜送人避免浪費新聞的一些內容了,如果大家喜歡的話就給小編點個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