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當代代藝小律來為大家解答以上問題。藝術當代藝術家作品,家作當代藝術品投資很多人還不知道,品當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術品
3月30日,投資蘇富比拍賣行將在紐約舉行首次亞洲當代藝術專場拍賣,當代代藝主要上拍中國當代藝術作品。藝術
下周末(4月8日),蘇富比又將在香港的家作春拍中推出中國當代藝術專場,中國當代藝術將再次在國際藝術品拍賣場上展現獨特魅力。
那么,我們應該怎么認識中國當代藝術的投資價值呢?據香港蘇富比中國當代藝術部主管林家如小姐介紹,蘇富比的紐約公司和香港公司雖然都開設中國當代藝術的專拍,但香港和紐約征集的拍品有所不同。
紐約的拍品中有大型的裝置作品,香港則以架上繪畫(即一般所說的油畫)為主。
紐約的拍品針對歐美藏家,香港則針對亞洲藏家。
由此可見,中國當代藝術品在國際上已經有比較成熟的市場,有一批國際買家。
蘇富比因此在香港公司專拍的基礎上,在紐約也推出中國當代藝術專拍。
但據記者觀察,同樣拍當代藝術品,蘇富比公司和中國內地的拍賣行的側重點有所不同。
這首先是因為當代藝術有表達時間概念的'當下發生的藝術'和表達藝術特點的'現代的藝術(一般所謂的前衛藝術)兩層意思。
香港蘇富比的這次專拍就包含了兩部分:一是以中國第二代油畫家如林風眠、吳冠中、常玉等為代表的老畫家;二是中國幾年來的前衛藝術中有代表性的畫家,比如其中專題介紹的曾梵志、周春芽、張洹、劉野等。
林家如表示,雖然蘇富比不會去'定義'當代藝術,但會有意識地選擇一些畫家及其作品,做一些發掘介紹的工作。
比如這次推出的曾梵志專題就集中推出5張各個時期的作品,試圖讓買家借此把握畫家的藝術發展脈絡。
相形之下,內地拍賣行則對所謂'實力派畫家'更感興趣,對那些'前衛畫家'則采取觀望的態度。
據林家如介紹,她所接觸到的來自內地的藏家年齡一般在35到45歲,大多從事信托投資、證券金融、IT行業,有海外教育背景。
對他們來說,當代藝術作品不僅價位較低,文化背景也比較容易得到認同。
內地傳統藏家熟悉的'經典'所代表的傳統文化,他們反而感到有些隔膜。
'當代藝術不是'經典,我們不知道當代藝術中哪些畫家的作品會成為經典。
林家如認為這也許正是當代藝術的魅力之所在-讓藝術走進我們的生活。
因為當代藝術直接表現了我們當下的生存狀況,表達出我們的喜怒哀樂,與我們息息相通。
她還指出,據一份國際專業雜志的2005年收藏家排行榜,世界前100位藏家都涉及了當代藝術,這是去年出現的新變化,表明當代藝術目前已經成為全球大熱門。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