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海峽大橋建設完成前的輪渡碼頭。(資料圖片)
曾經“車等船”,一到節假日總得排上六七公里長隊的輪渡輪渡輪渡碼頭。(資料圖片)
平潭大橋開通。(資料圖片)
記者采訪娘宮輪渡管理處輪機長陳愛國。
東南網12月14日訊(本網記者 闕燕芳 實習記者 吳煌 文/圖) 在過去,記憶輪渡一直都是平潭平潭當地居民交換貨物、采辦食品的娘宮“生命航線”,經過幾個世紀的輪渡輪渡變遷,平潭的展變輪渡從最開始的蘇澳鐘門遷移到了后來的娘宮碼頭,而海峽大橋的遷遠去建成通車,讓這座依靠輪渡進出島的記憶島城結束了輪渡歷史,開始了新的平潭生活。
近期,娘宮東南網記者走進平潭,輪渡輪渡用鏡頭記錄下娘宮輪渡的發展與變遷,為網友展現一段彌足珍貴的遠去的平潭輪渡記憶。
在平潭,東南網記者采訪了平潭娘宮輪渡管理處輪機長陳愛國。他告訴記者,他在娘宮輪渡工作已經35年了,再過3年,他就要退休了。他向記者回憶了過去難忘的輪渡歷史,講述了他們這一代輪渡人的生活變遷。在過去,陳愛國在娘宮碼頭,忙忙碌碌;如今,“輪渡”成為他心中彌足珍貴的記憶。
和陳愛國一樣,把那段輪渡歲月當成珍貴記憶的還有梁盛。十年前,梁盛從部隊轉業來到娘宮輪渡工作。曾經是小山東碼頭站長的他,因為輪渡的停運回到了管理處,現在負責船身的維護工作。
對于梁盛而言,平潭的發展之快讓他有點兒驚喜,柏油馬路、高樓大廈、經濟特區……梁盛從來沒有想過,一個新城市會在自己身邊出現。這里的改變為他提供了諸多便利:暢通的環島路讓他回家的時間縮短了將近20分鐘,在新區購置的新房也已經拔地而起,新建設的竹嶼湖公園也成了他茶余飯后的好去處。但對他來說,最大的改變還是自己的工作,曾經“車等船”,一到節假日總得排上六七公里的長隊,現如今距離上一次執航已經過去了半年之久。提到娘宮輪渡,梁盛感慨地說,平潭這片土地發展得太快,曾經為平潭貢獻青春、揮灑汗水的他們,現在還想繼續為平潭的開放開發獻出一己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