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藥可醫、天價藥有藥用不起,破解是殤中國擺在罕見病患者及其家庭面前的兩大難關。盡管在政策扶持下,病產近年來我國罕見病藥物研發取得了長足進步,業何越來越多企業入局這一領域,邁出為罕見病診療帶來了新的下步希望。然而當前國內罕見病診療仍然與國外存在較大差距,天價藥進口藥和仿制藥仍然占據了很大的破解比重,想要有效解決“天價藥”問題任重道遠。殤中國
為推動中國罕見病產業發展,病產近日第十屆中國罕見病高峰論壇在杭州召開。業何現場,邁出波士頓咨詢董事、下步總經理兼全球合伙人胡奇聰博士,天價藥基于《中國罕見病產業報告》,對罕見病產業的價值、落地挑戰以及發展趨勢進行了分享。
中國罕見病產業價值何在?
胡奇聰認為,放眼全球,罕見病產業具有三大價值:醫學價值、技術價值以及商業價值。
目前,全球已發現超7000多種罕見病,其中僅約5%具備有效治療藥物,絕大多數罕見病仍然缺乏有效治療手段。即使是在中國第一批罕見病目錄囊括的121種疾病中,也僅有60%“有藥可治”。與之相對的是,在腫瘤治療領域,絕大多數腫瘤已有多種標準治療方案,比如胃癌獲批藥物已超過90種,乳腺癌治療超80種藥物獲批,患者有著更多元的治療選擇。可以預見,在罕見病治療領域,未被滿足的需求是巨大的。
與未滿足需求相呼應的,是罕見病藥物可觀的研發成功率。2011年-2020年十年間,罕見病(不含腫瘤適應癥)藥物從1期臨床到獲得美國FDA批準上市的平均成功率為17.0%,是整體藥物研發成功率7.9%數據的兩倍。從臨床2期到獲批上市的時間來看,孤兒藥研發時間不超過5年,而非孤兒藥卻要6-8年的時間。
市場廣闊、研發成功率高,這兩大因素正吸引著越來越多企業在罕見病領域發力。尤其是包括基因治療、RNA、補體療法等在內的多個新興技術平臺正在以罕見病為“練兵場”,并逐步拓展到其他罕見和常見疾病,拓寬其技術價值。
在商業價值層面,罕見病產業的市場潛力也非常巨大。2015年孤兒藥市場規模為270億美元,2020年已增至620億美元,預計2025年將達到1100億美元的規模,2030年將進一步增至1940億美元。另外,在投資回報方面,近4年間罕見病藥物研發企業的股票收益接近400%。
對標全球市場,中國罕見病未來發展空間十分廣闊。2016年,國內罕見病市場規模約為10億元人民幣左右,2020年超過30億元人民幣,占全球比例大概是1%。預計到2030年,中國罕見病市場規模預計能達到600-900億元人民幣,屆時在全球市場規模中占比將超過5%,增長潛力巨大。
阻礙罕見病產業發展的“三座大山”
通常認為,在我國罕見病產業的發展道路上,存在著“三座大山”:一是患者少,治療周期短;二是診療能力弱,確診周期較長;三是保障水平低,藥價高昂導致患者難以支付。胡奇聰表示,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在我國公布的121種罕見病中,有10種罕見病的患者人群在10萬人以上,甚至超過部分腫瘤患者群。從年齡分布來看,20歲以下的罕見病患者占比約為60%,且多為嬰兒期發病,而有效的藥物治療可顯著延長患者帶病生存期至數十年。因此,在某些疾病領域,第一座“大山”實際上并不存在。
當前,國內對罕見病的診療能力弱是不爭的事實。不過胡奇聰指出,在多方共同推動下,中國罕見病的診療水平正在快速提升。
在政策層面,2017年中國國家罕見病注冊體系正式上線;2018年首個國家級非營利性罕見病交流平臺——中國罕見病聯盟問世;2019年首部國家級罕見病診療指南《罕見病診療指南(2019年版)》推出。在醫療機構層面,由衛健委統籌管理罕見病協作網絡已經吸納了超300家成員醫院。在患者組織層面,盡管國內外尚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近年來我國罕見病患者組織發展迅速,令罕見病患者的聲音得以傳播得更廣,進而幫助改善患者的生存及治療現狀。
在醫療保障方面,胡奇聰表示,中國罕見病支付已經走到了轉折節點。縱觀發達國家或中等發達國家在罕見病支付方面的歷程,一般在人均GDP超過一萬美元時期解決高值藥物問題。而中國2019年人均GDP便已突破1萬美元,預計今后我國相關部門將會在罕見病診療領域提供更大的支持。
中國罕見病產業未來發展趨勢
在產業發展趨勢方面,中國罕見病產業正經歷著三大變遷:由外企主導,轉向本土藥企、外企百花齊放;由仿制藥物,轉向“快速跟隨”及首創新藥;由關注藥物治療的“特藥模式”,轉向以患者需求為導向的生態模式。
自2015年以來,越來越多本土制藥企業正在布局罕見病市場,現有入局者包括北海康成、康蒂尼藥業、德益陽光、曙方醫藥、瑯鈺集團等專注罕見病領域的企業,博雅輯因、瑞博生物、樞密科技等以罕見病為切入口、主打技術平臺的企業,以及榮昌生物、百濟神州、和鉑醫藥等制藥企業。
毋庸置疑,國內罕見病領域產品創新仍然處于1.0時代,相較于腫瘤及特藥領域的2.0乃至3.0時代較為落后,但是可以看到,一些企業正在通過自主創新和戰略合作,實現同類最優快跟研發,進而打造首創罕見病藥物的創新醫藥科技平臺。
站在新的時間點上,胡奇聰相信,未來的罕見病產業一定是政策更完善、資本更關注、人才更聚集的領域。隨著產業的不斷發展,將會有一批具有國際視野、面向國際市場的罕見病本土企業走出去,帶來一系列具有臨床價值的原創藥物和技術,并催生能夠服務于廣大的罕見病患者的業態和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