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海寧客戶端記者 林佳冰
在沉寂多年后,消費升級24小時便利店這種經營方式,海寧又以一種全新面貌“回歸”海寧——在市區街頭,連續利店外資品牌“羅森”今年展開快速布局,開出連續開出3家加盟的時便24小時便利店。
店內提供熱食、消費升級服務員統一著裝和禮儀、海寧裝修風格極具現代化、連續利店銷售主打精選商品……與普通副食店相比,開出“羅森”列出了自己的時便亮點和特色,迅速成為海寧“年輕一代”的消費升級朋友圈熱點話題。
幾年前,海寧海寧曾迎來24小時便利店的連續利店快速發展期,而后逐漸黯淡。開出如今,時便從大城市來的“羅森”,能否化解水土不服的問題,成為海寧人喜愛的消費場所?
全天候營業 24小時便利店獲年輕人歡迎
“你好,請問飯團需要加熱嗎?”1月14日晚10時許,市區街頭的商店大多早已閉門謝客,但文苑路上的“羅森”便利店仍是燈火通明,一名身穿藍色工作裝的服務員,正戴著專用口罩與顧客對話。
這天,剛結束夜班的“90后”女孩楊蓉在店里買了飯團、酸奶和一些零食。“其中一個飯團幫我加熱,謝謝。”面對服務員的詢問,她一邊回復,一邊走到店里的顧客休息區,慢慢品嘗美味。
記者注意到,在短短十多分鐘內,這家便利店陸續迎來了五撥客人,有的購買飯團、飲料等食品,有的購買生活用品,而這些顧客幾乎都住在附近的居民小區。“晚上發現家里牛奶沒了,要是沒這家便利店,就買不成咯!”家住百合新城小區的張先生笑著告訴記者。
“24小時不暗燈,溫暖夜歸人。這是我把‘羅森’引入海寧的一大原因。”市民朱女士是一位“80后”創業者,也是這家便利店的店主。前段時期,她通過加盟方式在市區開出了兩家“羅森”便利店,分別緊靠百合新城小區和尚東小區,并于2017年12月31日正式營業。
朱女士介紹,雖然目前便利店白天的營業額大于晚上的營業額,但深夜已經有了許多“回頭客”生意,“早晚高峰及下午茶時間,店里顧客多,有時5點不到就有人來光顧了。”
記者了解到,便利店一般是指以滿足便利性需求為第一宗旨的小型零售店,“羅森”則是全球便利店巨頭之一。眼下,市區世紀花園小區旁又開出一家,使市區“羅森”便利店數量達到了3家。
“我單位附近就有兩家小超市,但我覺得還是這里環境清爽,而且服務比較好。”楊蓉說,她在“羅森”便利店旁的一棟商務樓上班,自便利店開業后每天都會有同事前來購物。
挖掘“下半夜商機” 有市場也有挑戰
近日,記者走訪了市區部分人流集中地段,暫未發現其他品牌的24小時便利店,更多的是小超市或副食店,而且這些商戶通常在晚上就會選擇歇業。
“晚上9點以后,生意就會變得很冷淡。顧客就零零散散幾個人,還不如省下人力成本,回家睡覺呢!”在市區金融中心附近,市民朱美芬經營著一家副食店,經營輻射周圍小區及餐飲店。
除了夜間開店的人力成本高,海寧人作息時間較為規律,也可能是造成24小時便利店稀少的原因之一。在朱美芬眼里,海寧人顧家,晚飯后最多出來散散步,過“夜生活”的人很少。“晚9點后,馬路上的汽車都看不見幾輛了,更別提做下半夜的生意了。”朱美芬認為,24小時便利店想要挖掘“下半夜商機”,難度不小。
確實,“24小時營業”的模式曾在海寧市場水土不服。多年前,海寧早就吹起過24小時便利店的風潮,比如“好德”24小時便利一度開出7家之多。可是,很多24小時便利店在2012年前后撤出了海寧市場。
不過,針對前車之鑒,目前開出兩家“羅森”便利店的朱女士卻有自己的看法。她覺得,24小時便利店的服務對象主要是住在便利店周邊,急需某些生活用品或臨時想要購物的人群,且以“80后”和“90后”的年輕人為主。
“現在與幾年前的市場經營狀況無法相比,因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城市生活節奏的加快,忙于夜班的人會越來越多,‘90后’的消費力也在猛漲,這給24小時便利店再一次發展帶來了基礎客源。”朱女士告訴記者,今天的24小時便利店,不僅是要運作好“24小時營業”這個模式,還要起到引導年輕顧客快速消費、精致消費的作用。
時下,市區的3家“羅森”經營動作確實如朱女士所言,以居民區為服務中心,在銀泰、華聯等大型商場互相競爭的情況下,用足用好清晨和深夜的營業時間段,迎合年輕人群的消費習慣。
特色化服務成亮點 帶來大城市“風味”
在城市發展進程中,便利店的發達程度,在某種意義上代表著城市服務功能配套的先進程度。當人們選擇一座城市工作和生活,能不能隨時找到一家高質量的便利店,同樣關乎著大家的生活品質。
開辦“羅森”,對朱女士而言,也是找回了一種在大城市生活的感覺。9年前,朱女士在上海打拼。深夜下班時,她常常光顧“羅森”,買點美食犒勞自己,同時體驗一番高品質的服務態度。
以“羅森”便利店為例,與一般便利店不同的是,這類便利店既銷售普通商品又提供新鮮美食,并設有專門的顧客休息區,服務員更是身穿統一制服,上架商品全部經過精心挑選。所以,這類便利店通常在上海等大城市發展得較為成熟,而它們的顧客也大多是平時忙于工作,無暇去大商場、餐飲店消費的都市白領。
新居民李先生3年前來到海寧工作,之前在上海生活工作的他對“羅森”也十分熟悉。“以前在上海,單位附近、小區樓下都有這種便利店,每次路過都會進去買點東西,這已經成了生活習慣。”李先生笑言,到海寧工作后,他還曾為找不到24小時便利店而苦惱過。在李先生看來,為了買幾件零食特意跑一趟大商場,不光停車麻煩,還會耗費許多時間,購物便捷性不如便利店。
當前,我市年輕消費群體對購物體驗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包括裝修風格、環境衛生、服務質量、商品類別等等,這給“羅森”這類便利店創造了生存空間。
“雖然我是店主,但每次去店里,自己就是消費者。買點吃的坐在里面,就好像回到了以前在上海打拼時的感覺。”朱女士說,最近幾年海寧發展很快,很多年輕人選擇從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回到家鄉,把一些在大城市的生活態度也帶了回來,使得海寧的24小時便利店煥然新生。
記者手記:“24小時”是縣域邁向都市的折射
外資品牌的24小時便利店作為一種“新生事物”,反映著海寧這座城市的消費需求正向更高層次升級。
當前,海寧正處在一個新的歷史方位。建設品質生活,即推動城市發展由擴張型向內涵型轉變、粗放型向精細型轉變。以“羅森”為代表的便利店,就是對傳統副食店的精細型轉變。
便利店里的商品琳瑯滿目,滿足了人們的日常需求。如今的便利店,早已是城市生活中難以替代的一部分,并日漸成為一種新的文化景觀,受到年輕人的追捧。而在上海等大城市,小區周邊有沒有高品質的24小時便利店,已成為影響人們挑選、購買房屋的主因之一。
24小時便利店“回歸”海寧,可以說是現代人生活方式的變化。無論工作還是休息,夜晚不再是一天的結束,朝九晚五的傳統生活正在革新。24小時便利店的全天候服務,恰好滿足了現代人的需求。
今天,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大城市風生水起的“羅森”落戶海寧,也正說明著海寧經濟格局的新變化——縣域經濟向都市經濟轉型,生活方式向大城市看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