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DMA上網卡的發(fā)展
W-CDMA(寬帶碼分多址)是一個ITU(國際電信聯(lián)盟)標準,它是從碼分多址(CDMA)演變來的,從官方看被認為是IMT-2000的直接擴展,與現在市場上通常提供的技術相比,它能夠為移動和手提無線設備提供更高的數據速率。WCDMA采用直接序列擴頻碼分多址(DS-CDMA)、頻分雙工(FDD)方式,碼片速率為3.84Mcps,載波帶寬為5MHz.基于Release 99/ Release 4版本,可在5MHz的帶寬內,提供最高384kbps的用戶數據傳輸速率。W-CDMA能夠支持移動/手提設備之間的語音、圖象、數據以及視頻通信,速率可達2Mb/s(對于局域網而言)或者384Kb/s(對于寬帶網而言)。輸入信號先被數字化,然后在一個較寬的頻譜范圍內以編碼的擴頻模式進行傳輸。窄帶CDMA使用的是200KHz寬度的載頻,而W-CDMA使用的則是一個5MHz寬度的載頻。
W-CDMA由ETSI NTT DoCoMo作為無線介面為他們的3G網路FOMA開發(fā)。后來NTTDocomo提交給ITU一個詳細規(guī)范作為一個象IMT-2000一樣作為一個候選的國際3G標準。國際電信聯(lián)盟(ITU) 最終接受W-CDMA作為IMT-2000家族3G標準的一部分。后來W-CDMA被選作UMTS的無線介面,作為繼承GSM的3G技術或者方案。誤解盡管名字跟CDMA很相近,但是W-CDMA跟CDMA關系不大。多大多小要看不同人的立足點。在行動電話領域,術語CDMA 可以代指碼分多址擴頻復用技術,也可以指美國高通(Qualcomm)開發(fā)的包括IS-95/CDMA1X和CDMA2000(IS-2000)的CDMA標準族。
發(fā)展進程
歷史上,歐洲電信標準委員會(ETSI)在 GSM 之后就開始研究其 3G 標準,其中有幾種備選方案是基于直接序列擴頻分碼多工的,而日本的第三代研究也是使用寬帶碼分多址技術的,其后,以二者為主導進行融合,在3GPP組織中發(fā)展成了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tǒng)UMTS,并提交給國際電信聯(lián)盟(ITU)。
國際電信聯(lián)盟最終接受WCDMA作為IMT-2000 3G標準的一部分。
2001年,日本NTT DoCoMo公司的FOMA是世界上第一個商業(yè)運營WCDMA服務。
J-Phone日本電話(現軟件銀行)已經繼推出基于WCDMA服務后,聲稱“沃達豐全球標準”兼容UMTS(盡管2004年時還有爭議)。
2003年初,和記黃埔逐步在全球運營他們的UMTS網絡(簡稱3)。
大多數歐洲GSM運營商已經推出UMTS服務。
沃達豐于2004年2月在歐洲多個UMTS網絡投入運行。沃達豐在其他國家(包括澳大利亞及新西蘭)建設UMTS網絡。
AT&T 無線(現屬于Cingular Wireless)在一些城市開通了UMTS。盡管因為公司兼并使得網絡建設進度被延遲,但Cingular已宣布計劃在2005年與HSDPA一起部署WCDMA。
TeliaSonera于2004年10月13日開始在芬蘭提供384kbps速率的WCDMA服務。服務只是在主要城市可用。通訊費率大約2美元每兆字節(jié)。
中國聯(lián)通公司于2009年5月17日開始試商用WCDMA服務,10月1日正式商用WCDMA R6網絡,最高下載速率可以達到7.2M。
銘駿科技提醒大家:訂購臺灣卡皇牌原裝免費上網卡請加QQ1922-632262或者撥打(159-60235-025)——筆記本電腦.絕佳伴侶!臺式機平板機都可以使用旅行必備.全國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