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昨日發布的前月數據顯示,前4個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14525億元,規模工業同比下降1.6%,利潤延續了今年以來的同比下滑態勢。其中國有企業利潤同比下降9.9%,前月私營企業利潤同比增長20.9%。規模工業業內人士分析,利潤工業利潤下降主要受經濟放緩需求減弱及企業成本上升“兩頭擠壓”的同比影響,隨著三季度經濟情況逐漸好轉,前月規模以上工業利潤有望得到改善。規模工業
數據顯示,利潤前4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70416億元,同比同比增長12.7%。前月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規模工業成本為85.08元,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5.37%。利潤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14525億元,同比下降1.6%,延續了今年以來的下滑態勢。
申銀萬國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表示,工業企業利潤持續下滑,主要受兩個方面因素影響:一方面,今年以來經濟增速放緩,在微觀層面表現為需求不振,造成企業產品銷量等主要業務收入一直回落;另一方面,受剛性成本需求影響,由于產品需求不振,產品價格一直保持穩定,而勞動力成本卻在不斷上漲,擠壓企業利潤。
“從目前數據來看,與1-3月相比,國企利潤有所回升,外企、私企利潤下降是帶動了整體工業企業利潤繼續下滑的主要原因。”李慧勇說,今年經濟將保持在8%左右的增速,二季度經濟增速仍將繼續下行,三季度政策顯效后,有望迎來反彈。
從分工業大類看,上游采掘業和下游生活資料制造業利潤增長較為穩定。不過,中游行業由于面臨兩頭擠壓,利潤增速呈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表示,中游企業由于對上下游控制能力弱,加上沒有核心的競爭力,當下游需求受限,上游原材料漲價,就很大程度上擠壓企業的利潤空間。這反映出目前一些企業結構調整已迫在眉睫,一方面,企業需要積極擴展上下游領域,以減少原材料、銷售對產品的影響;另一方面,要培養企業創新能力,推進產品升級換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