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1月19日晚上7點,針對2021年歐洲腫瘤內科學會亞洲年會(ESMO Asia)的針對全體會議(Plenary)上,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陸舜教授報告了ORIENT-31研究的針對首次期中分析結果。這是針對全球首個證實PD-1免疫聯合療法能夠顯著延長EGFR-TKI治療進展的EGFR突變晚期非鱗狀NSCLC無進展生存期(PFS)的前瞻性、雙盲、針對多中心III期研究。針對
永恒的針對耐藥與進展難題
以 EGFR-TKIs 為代表的靶向治療是晚期 NSCLC的重要治療方式,顯著延長了 EGFR 突變患者的針對生存期,不良反應少。針對但隨著治療時間的針對延長,幾乎所有患者都會面臨耐藥問題。針對
目前,針對在一線接受第一代、針對第二代EGFR TKI治療失敗后,針對通過基因檢測存在T790M突變的針對患者,二線使用第三代TKI奧希替尼已經成為標準;但對于再次活檢T790M突變陰性或三代TKI治療失敗的患者,以鉑類為基礎的化療仍是標準治療,中位PFS僅有4~5個月左右,療效有限,臨床上迫切需要新的治療選擇。
來源:CSCO肺癌診療指南2021
來源:ESMO ASIA 2021,下同
顯著降低疾病進展或死亡風險達54%
ORIENT-31研究是一項比較信迪利單抗聯合或不聯合IBI305(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物)以及化療用于經EGFR-TKI治療進展的EGFR陽性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鱗NSCLC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隨機、雙盲、多中心III期研究(NCT03802240)。
該研究計劃入組480例EGFR陽性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鱗NSCLC患者。包括以下三種情況:一、二代EGFR TKI治療進展且T790M陰性,一、二代EGFR TKI治療進展后T790M陽性且接受三代EGFR TKI治療進展,以及一線接受三代TKI治療進展。
受試者按照1:1:1隨機入組,分別接受:
A組:信迪利單抗+ IBI305+培美曲塞+順鉑;
B組:信迪利單抗+安慰劑2+培美曲塞+順鉑;
C組:安慰劑1+安慰劑2+培美曲塞+順鉑;
聯合治療4周期后,三組分別繼續接受信迪利單抗+ IBI305+培美曲塞、信迪利單抗+安慰劑2+培美曲塞、安慰劑1+安慰劑2+培美曲塞維持治療,直至疾病進展、毒性不可耐受或其他需要終止治療的情況。
主要研究終點為獨立影像評估委員會(IRRC)根據RECIST v1.1標準評估的PFS,次要研究終點包括總生存期(OS)、研究者根據RECIST v1.1標準評估的PFS、客觀緩解率(ORR)和安全性等。
截至2021年7月31日首次期中分析時,共入組444例受試者,三組基線特征均衡。值得關注的是,由于奧希替尼一線適應癥是2019年8月在國內獲批,入組人群中只有少數患者一線直接應用三代TKI,約30%是在一/二代TKI進展后應用三代TKI。
第一次期中分析顯示,在意向治療(ITT)人群中,基于盲態獨立影像評估委員會(BIRRC)評估,信迪利單抗聯合貝伐珠單抗及化療(A組),對比化療(C組)獲得了顯著且具有臨床意義的PFS延長(中位PFS:6.9個月vs 4.3個月,HR=0.464,95%CI: 0.337-0.639,P<0.0001)。
亞組分析顯示,無論基線是否伴有腦轉移,均觀察到四聯方案獲益的趨勢。既往接受過二線EGFR-TKI治療的患者中,PFS風險比為0.719(95%: 0.432-1.194),盡管樣本量較小,提示四藥方案在這類人群中的使用應格外謹慎。
次要終點方面,與化療組相比,四藥聯合方案雖然ORR更高(43.9% vs 25.2%),但是中位緩解持續時間(DoR)卻未見明顯差異(8.3個月 vs7個月)。
此外,在預設的無效性分析中,信迪利單抗聯合貝伐珠單抗及化療(A組)對比信迪利單抗聯合化療(B組)未穿越無效性界值,信迪利單抗聯合化療基礎上疊加貝伐珠單抗可以觀察到PFS數值上的提升。信迪利單抗聯合化療(B組)對比化療(C組)的數據尚未成熟,數值上顯示了一定的PFS獲益趨勢。
安全性方面,與既往報道研究結果一致,無新的安全性信號。
最常見(≥25%)的治療期間不良事件(TEAE)包括貧血、中性粒細胞降低、食欲不振、白細胞降低、惡心、虛弱、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升高、嘔吐、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升高、血小板下降、便秘、高血壓、蛋白尿。
最常見(≥2%)的免疫治療相關不良事件(irAE)包括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甲亢、血促甲狀腺激素升高、淀粉酶升高、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升高、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升高、皮疹、血促甲狀腺激素下降、血肌酐上升、肺炎、游離甲狀腺素增加、血肌酸磷酸激酶升高、免疫介導性肺病。
仍未解答的問題
自2018年以來,隨著免疫治療在不同瘤種的廣泛應用,研究者們試圖寄希望于將免疫治療應用到EGFR突變的人群中,但前期研究表明,EGFR突變的人群由于生物學特性不同,驅動型癌基因導致免疫抑制激活的通路較多,免疫微環境存在較多抑制信號。
EGFR突變人群一度被認為是“免疫豁免”人群。臨床試驗和meta分析也提示單藥免疫治療EGFR突變人群的獲益有限,療效均劣于EGFR野生型患者。
因而,EGFR突變患者被排除在大多數免疫腫瘤藥物的一線臨床試驗之外,IMpower130和IMpower150除外。
在IMpower130研究中,與單獨化療相比,EGFR突變亞組在化療的基礎上加用阿替利珠單抗未觀察到獲益。而在IMpower150研究中,在化療基礎上加用阿替利珠單抗和貝伐珠單抗(ABCP方案)是目前唯一證明在EGFR突變亞組獲益的免疫聯合方案。
這一國際多中心研究顛覆了既往“EGFR突變免疫豁免”的理論,為免疫治療在EGFR突變人群中的應用增加了信心。
基于此,歐盟于2019年3月批準阿替利珠單抗聯合貝伐珠單抗以及紫杉醇聯合卡鉑用于EGFR-TKI耐藥后的患者的后線治療。FDA也批準了阿替利珠單抗用于EGFR/ALK突變的轉移性NSCLC患者TKI耐藥后的二線治療。
本次公布的ORIENT-31研究與IMpower150用藥方案相似,四藥聯合治療,但應用的是PD-1單抗,化療方案為培美曲塞+順鉑。據現場討論專家分析,與IMpower150研究相比,ORIENT-31研究的PFS和ORR在數值上相對較低,可能是由于后者入組人群中30%同時接受了一/二代和三代TKI(病情更重),且35.8%的患者基線伴有腦轉移。
繼IMpower150之后,ORIENT-31研究無疑為免疫治療在EGFR突變型NSCLC人群的探索進一步增加了信心。然而,目前披露的只是第一次期中分析結果,四藥方案相比三藥方案的療效如何(A vs B)?在化療基礎上疊加抗血管生成藥物是否有必要(B vs C)?后續維持治療的長期安全性如何?PFS獲益能否轉化為OS獲益?如何更精準的識別獲益人群?四藥方案的獲益風險如何衡量?…..這些問題仍有待進一步的隨訪數據回答。
值得期待的是,與ORIENT-31研究類似,多個III期臨床研究(KEYNOTE-789、CheckMate 722、ATTLAS)正在探討化療+免疫治療±抗血管生成治療在EGFR-TKI耐藥患者中的地位。而除了免疫聯合方案之外,四代EGFR-TKI、同時靶向EGFR和其他靶點(MEK、PARP、CDK4/6、JAK)的聯合方案、雙特異性抗體、HER2-ADC的探索也在進行之中。
EGFR繼發性耐藥的蛋糕有多大?如何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扮演著何種角色?更多精彩,敬請期待醫藥魔方Med后續報道。
參考資料:
1.ESMO Asia VirtualPlenary - ORIENT-31: Phase III study of sintilimab with or without IBI305 plus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EGFR mutated nonsquamous NSCLC who progressedafter EGFR-TKI therapy
2.馬麗, 秦娜, 張新勇,等. EGFR突變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后線接受免疫治療的療效分析[J]. 中國肺癌雜志, 2021, 24(5):7.
來源:新浪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