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GNotebook首次嘗試的節水解放基礎水冷新作
昔有MSI推出的外接顯示卡Docking,那么今則有ASUS推出的多細水冷Docking,兩造硬體結構其實大相逕庭,節水解放基礎不過在設計理念其實相仿。多細為何相仿呢?其實端看它們的硬體結構,一個為外接顯示卡,另一則是外接水冷散熱裝置,兩者均為將相對複雜的元件給移出本體,作為一種應用面的延伸。MSI著重面為性能面的爆發,而ASUS則是解放硬體原先該有的性能。
MSI的設計理念相當容易理解,透過外部顯示卡Docking的方式,得以掛載更強勁的GPUPower,性能爆發理所當然。ASUS則相對難理解,不過若是追溯其根本原因,其實可以發現ASUS在這波NVIDIA所領軍的Notebook性能解放潮中,確實思量的相當周到且周延。
由于ROGGX700搭載的硬體相當高檔,不乏有目前最新的IntelCorei7-6820HK,與NVIDIAGeForceGTX980完整版本。相較于以往Notebook大多採用省電、降頻或是閹割版本的晶片,GX700身上搭載的晶片可謂是重型裝備,同時也是吃電怪獸。
1-GX700_docking_20.jpg
2015-10-2113:40上傳
gx700vapor.jpg
2015-10-2113:40上傳
收放自如,解放性能成為重點項目
由于GX700搭載了太多重裝備,考量到它仍被歸類在Notebook類別中,因此移動需求在這個Case中為第一優先。但性能、續航力這兩個遠在天平兩端的特性,除了相當難以平衡之外,也讓廠商相當頭疼,到底誰才是首要項目。
截至目前為止,目前所看過搭載這類型高檔硬體的產品,大多選擇較中庸的作法,除了具有可攜帶的特性之外,在性能方面也大多維持在水準之內。不過兩者取天平兩端中的平衡點,所犧牲的代價其實相當廣,續航力不僅相當短暫(至多3小時以內),性能方面也受限于電力而大打折扣。
為此,ROGGX700選擇了不一樣的路,盡可能的維持天平兩端最大化。而這個條件之下,Docking成了必要之惡。它所解決的問題相當明確,電力、解熱這兩塊,在這款水冷Docking中獲得了完美交叉點。
由于本體體積已經被限縮,想要獲得更強力的散熱能力,最有可能成為選項之一的就屬水冷。加上目前水冷硬體,隨著時間的演進,早已經發展出許多適合不同環境的設備,同時解決了不少會遇到開發問題上的難題。
性能解放的關鍵點
其實端看這個水冷Docking,可以發現到它的設計相當精巧,內建2個1D水冷排,再透過中央的水泵給予循環的水壓。為了連接方便與安裝、使用中漏水,ASUS在連接頭方面選擇採用快拆接頭,一次解決水冷最常遇到的難拆裝、會漏水的兩大問題。
除了散熱之外,這個Docking還負責了另一項重要任務:提供充沛的電力供給。相較于Notebook本體配套的180W變壓器,Docking提供更高的330W。為何如此呢?除了水冷設備的電力供給之外,更重要的是為了本體中兩顆高性能晶片。
如果對于Maxwell架構的GeForceGTX980有著一定程度的了解的玩家,可能早已經知道答案。180W用于供給Corei7-6820HK與GeForceGTX980其實僅能將之能力發揮至普通水準的下限而已,主因其實在于GeForceGTX980這顆晶片的特性。
由于Maxwell採用了GPUBoost2.0機制,在性能方面會隨著溫度、電流而有不同表現。水冷解決了溫度問題,而電流方面則靠著外部330W變壓器來增壓,透過兩者相輔相成,從而解放GX700真實應具有的表現水準。
asus-gx700-laptop-0638-002.jpg
2015-10-2113:40上傳
PhotoFrom:CNET
asus-gx700-laptop-0624-001.jpg
2015-10-2113:40上傳
PhotoFrom: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