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視頻小律來為大家解答以上問題。被拘大媽嫌讓座慢辱罵乘客視頻,大媽大媽大媽嫌讓座慢辱罵乘客被拘很多人還不知道,嫌讓嫌讓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座慢座慢
(1)大媽因為慢悠悠讓座,辱罵辱罵辱罵乘客被抓,乘客乘客辱罵他人違法嗎?
近日,視頻有網(wǎng)友爆料稱,被拘北京公交車上一名六旬老太自稱身體殘疾。大媽大媽因為公交車上一名年輕女乘客第一時間未能給她讓座,這位阿姨大聲責罵她,言語中多次歧視外地人。
北京公交集團工作人員回應此事,稱大媽的行為沒有對人或財產(chǎn)造成實質性傷害,只能給予道德引導。
“我們不能在道德層面處理事情。其實我們一直在做這個工作(引導文明乘車),但是沒辦法保證每個乘客都符合道德標準,只能一點點提高。目前在法律規(guī)范上,她沒有明確的違法行為。除非她危害公共安全,或者違反了治安的一些規(guī)定,否則我們會選擇報警,讓警察來處理。”工作人員說。
經(jīng)警方工作,5月27日8時許,溫某珍(女,63歲)在乘坐856路公交車時,多次使用歧視性語言辱罵他人,造成不良社會影響。被查獲后,溫某珍對自己的違法行為供認不諱,并表示悔罪。目前,文某珍已被警方依法行政拘留。
侮辱他人治安處罰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jié)嚴重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捏造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治安管理處罰的。
(二)相關法律法規(guī)
103010第四十二條規(guī)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罰款;情節(jié)嚴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500元以下罰款:
(一)寫恐嚇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脅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三)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企圖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治安管理處罰的;
(四)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證人及其近親屬的;
(五)多次發(fā)送淫穢、侮辱、威脅或者其他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信息的;
(六)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三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格尊嚴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侮辱、誹謗和誣告公民。
如果行為足以損害被害人的人身利益,可以構成侵犯名譽權,被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侵犯名譽權的訴訟。
(3)侮辱罪的認定。
1、合法行為與侮辱行為的界限。
要劃清適當?shù)妮浾摫O(jiān)督和口頭侮辱的界限;劃清正當寫作與貶損人格和名譽的界限;與當事人所屬單位依據(jù)職權對個人政績、品德所作出的考核、評價、考試、侮辱行為劃清界限;劃清通過正當合法的渠道向有關部門反映、舉報、揭發(fā)不道德行為和違法行為,直至犯罪行為和侮辱行為的界限;劃清善意的批評,包括對國家工作人員和各級領導的批評,和惡意的侮辱,等等。
2.民事侵權與侮辱的界限。
兩者的區(qū)別在于:
(1)行為的嚴重程度不同。構成侮辱罪的必須是“情節(jié)嚴重”的行為;侵權于
(2)行為對象不同。侮辱罪的客體只能是自然人;民事侵權和侮辱的客體可以是法人。103010第101條規(guī)定“法人享有名譽權”;"禁止用侮辱或者誹謗的方法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最高人民法院《憲法》第一百四十條第二款規(guī)定:“以書面或者口頭方式誹謗、中傷他人名譽,對法人造成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犯他人名譽的行為。”侮辱法人名譽權可以構成民事侵權,但不是侮辱。
(3)對行為人主觀過錯的不同要求。主觀上,犯罪行為人必須是直接故意;民事侮辱侵權行為人主觀上有故意和過失。即只要民事侵權行為人存在過錯,客觀上造成了他人人格、名譽的損害,就應當承擔名譽侵權的法律責任。
3.侮辱違法行為與一般侮辱罪的界限。
侮辱他人,情節(jié)嚴重的才算犯罪。一般侮辱,情節(jié)輕微的,不作為犯罪處罰。003010二號?規(guī)定,公開侮辱他人,尚不夠刑事處罰的,處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
4.本罪與強制猥褻、侮辱婦女罪的界限。
當行為人公然強行撕扯女性衣服,并對女性身體做出一些性猥褻、侮辱行為時,很容易混淆行為人是以侮辱罪定罪還是以強制猥褻、侮辱女性罪定罪。兩者區(qū)別的關鍵在于行為人的主觀目的和動機。侮辱婦女在侮辱罪中,行為人的目的是敗壞婦女的名譽,貶低婦女的人格,動機多是出于個人的憤怒而進行報復,發(fā)泄自己的不滿,類似于侮辱。
5、侮辱罪中一罪與數(shù)罪的界限
侮辱罪可以以暴力方法實施。這里的暴力僅僅是指行為人為使他人人格尊嚴及名譽受到損害而采取的強制手段,不包括對被害人的故意殺傷行為。如果行為人在侮辱他人過程中故意傷害被害人甚至殺害被害人的,應以故意傷害罪或故意殺人罪對行為人定罪處罰,不應對行為人以侮辱罪和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實際數(shù)罪并罰。但如果是行為人在侮辱他人過程中,第三人予以阻止,行為人為排除阻礙而將第三人傷害或殺害的,則應對行為人實行數(shù)罪并罰。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