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yiche28
魔獸這陣子佔據臺灣職籃版面,當明幾乎從Howard球技、年魔內職人品、獸熱燒國發言談到褲檔那話兒,潮退場夠簡直甚麼都能談、籃市兩個聯盟甚麼都不奇怪。分嗎值得注意的當明是,這股超人旋風到底會刮多久?
P.League+(PLG)執行長陳建州上個月(29日)晚間IG開直播,年魔內職直言「臺灣是獸熱燒國一個速成文化的社會,很容易就馬上就會垮」。潮退場夠被媒體與球迷解讀為看衰T1的籃市兩個聯盟這番操作。他幾段是分嗎這樣說的:
我們不斷的希望年輕選手被看見,年輕選手表現好,當明我的年魔內職責任就是保障他們被看見的權力,我要堅決讓本土球員在籃球場上,獸熱燒國不要因為突然間鎂光燈就失焦了。
接著,他觸及到臺灣的文化底蘊:
臺灣是一個速成文化的社會,很多事情都想要一次到位,這個是不可能的,所以我才一直強調『一步一腳印、穩扎穩打』,所以任何事情、任何行業沒有捷徑,雖然可能一時會有不錯的效果,但你馬步不夠扎實,重心不夠低,很容易就馬上就會垮了,這是籃球教會我的,用在我現在做每件事情上面。
直觀看來,黑人哥的談話不無道理。事實上,臺灣由於是海島性國家,制度又崇尚民主自由開放,吸收的快,過去經過不同文化的洗禮,歐陸、日本、美國的類殖民式文化學習,讓臺灣甚麼類型建築都有、食物多元,很多都是來得快、也去得快。過去的蛋塔文化、職棒的曼尼現象早已印證,相信魔獸效應也會、也必將如此。
沒有甚麼是永遠,疫情後為本國職籃發展最大變數
筆者預判,Howard效應會在明年過年後,呈現大幅度的退散。主因除T1本身包裝沒有PLG用心,舉凡主客場、軟硬體設施、專業人才到球員教練,都還有很大進步空間。
支撐目前魔獸票房根本的點,還是嘗鮮度。畢竟就臺灣一日球迷居多,看過魔獸一次現場的球迷,正常就不會有回客率,因為已滿足其想像與好奇心,加上雲豹票價若再提高,更會削弱購買的動力。畢竟,除了看球星外,球迷在乎的還有許多其它因素,所謂的觀賽體驗(如現場廁所到飲食銷售、啦啦隊都很重要)。
其實更關鍵的一個原因,也是目前兩個聯盟即將遇到的現實,隨著全球管最嚴的中國都已解封,世界已確認進入後疫情結束的狀態;簡言之,國際間的旅行與交流,已是明年高度可預期的趨勢。
在短、中、長程的移動,你我將獲得更多的休閒活動選擇,當國內外選擇變多時,職籃是否可複製前兩年榮景,值得後續觀察。
專業經營的世界整體觀很重要
過去NBA職籃即便貴為北美四大職業運動,也遇過不少次營運瓶頸。包括1990年代、2011年封館危機,主要來自勞資方在收益與薪資談判上分歧,讓NBA曾經有多日停擺、停賽紀錄。然而,美國文化本來崇尚運動,賽事觀賞早已深植在其DNA,臺灣會有自己的職業運動發展挑戰待解決。
臺灣本身在運動的品味上,就有很多重選擇,也還在摸索自己的道路,西學東用是皮毛,如何在地化成為關鍵。舉例來說,主客場定義在臺灣就是一個課題,臺灣由於交通便利、在地外地界線模糊。
比方說大臺北許多民眾,其實都是東部與中南部上來,如何透過球隊凝聚在地認同與意識,變成球隊智庫團、如何創造球迷最大公約數之專業思考。就目前看來,新竹攻城獅還是在此部分領先眾多球隊,值得參考。
另一部分,籃球技術與先天體格的限制,會讓部分現實的臺灣球迷內心有判斷。臺灣本土球員前不久被O'NEAL嘲笑,說魔獸跟一群侏儒打球,雖與事實差距甚遠, 但也是世界籃球水準的現實,其實去許多職籃新聞消息的留言板,有些鄉民留言既可看出一些端倪。
臺灣現在職籃搞得熱鬧,那麼多的球隊,但每個都是林志傑這樣的高手嗎?當然,鬥志、拚勁、顏值 (啊?!),都可以彌補籃球專項特性所耀球的元素,但由於籃球太多國家都在打,諸多比較下,相信每個球迷心裡都有不同答案。
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
據此,在臺灣文化背景、運動特性與運動人才素質,職籃主事者當然已展現出不一樣的視野、行動與選擇,也因此有著PLG、T1現在的長線、短線競爭現況,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臺灣一昧的希望用美國的思維、模式、規格來營運本國職籃,不夠接地氣,包括相信更多的美籍、白人、黑人洋將招募,不無短多長空幻夢一場可能。
具體而言,筆者建議,須體認臺灣在亞洲區域職業運動市場位置,想想臺籍球員去日職的發展經驗做基礎,除職業運動目前臺味主流、到洋將,應該要有更多對岸中國、東北亞、東南亞球員,畢竟就球迷市場而言,這些臺灣周遭國家的球員進入本國職籃,會帶來更多元的球迷進場。
最後,如同許多學者專家與球迷想法,我不認為臺灣有量能接受目前如此多球隊。
智慧的兩聯盟主事者,應該要好好利用這一年球季、掌握契機、做好整合。當球迷現實,職業運動經營就需更務實,切莫不作為、各自為政;若讓時間與球迷,決定未來職籃面貌之時,就說明聯盟失去主導權,也就是缺乏專業敏銳度與反思性。終究,有些專業環節,不僅僅是有錢問題,而是眼界。
本文經yiche28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更多yiche28在運動視界的文章
- 體壇新倡議! 2030永續發展目標in體育: 2022第十屆東亞運動教育聯盟國際學術研討會
- T1或PLG誰是野花不要採: 論魔獸現象效應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溫偉軒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