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訊 絕大多數中超球隊上周集結進入冬訓階段,中青政先再救證聯而招商的報足辦法意義顯然不亞于冬訓。《中國青年報》撰文分析認為,協新足協針對2024賽季職業聯賽的救急政策調整,整體思路是窮保“先救急”“再救窮”,這是賽平保證職業聯賽平穩過渡的切實可行辦法。
1月8日上午,穩過河南足球俱樂部發布招商合作公告,可行尋求新賽季球隊冠名權、中青政先再救證聯球衣廣告、報足辦法賽場廣告合作伙伴。協新對于國內職業俱樂部而言,救急上述3項可以歸屬于俱樂部自身的窮保商業權益,將決定整個賽季球隊運營前景。賽平招商順利,穩過球隊、球員或可免除欠薪之苦;倘若招商不順,球隊、球員的糟糕心情便將延續全年。但無論招商順與不順,至少冠名權回到俱樂部手中,俱樂部總算有了與商業伙伴“討價還價的籌碼”。
在中原大地艱難挺立的河南足球俱樂部,從來不是中國職業足壇財大氣粗的少數派代表,他們是更真實的中國職業足壇從業者,他們沒有超級巨星,沒有輝煌榮耀,只有“斤斤計較”了長達30年的堅守。2020年年底,中國足協以《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為依據強推“俱樂部中性名”,球迷們叫了26年的“河南建業”從2021賽季改名為“河南隊”。出于“公平”考慮,“中性名政策”并無分級分類細則,在球迷們心中已然“中性化”的冠名不再使用,如此這般對贊助商的主動拒絕,直接導致在封閉賽會制特殊時期,絕大多數球隊經濟狀況陷入絕境,無法“開源”。
包括冠名在內,中國足協針對2024賽季職業聯賽的政策調整主要集中在3個層面。除冠名權外,“參賽外援人數由5上4擴至5上5”同樣得到俱樂部普遍支持,但“異地轉讓”的相關限定,卻也引發不少爭論:“養隊不如買隊”的擔憂更延伸至青訓基礎如何保持穩固的話題,只是“先救急”“再救窮”的思路,總是保證職業聯賽平穩過渡的切實可行辦法,畢竟職業聯賽的“窮”,需要市場與政策“雙管齊下”才有救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