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意大利酒王”的故事巴羅洛(Barolo)酒體飽滿,風格強勁,追隨絕對算得上是傳承創新葡萄酒界的硬漢。看似桀驁不馴的巴羅巴羅洛,背后卻隱藏著很多鮮為人知的洛背故事。在這樣涼意漸深的后的和解秋日,慢酌一杯巴羅洛,故事不但可以暖身驅寒,追隨其背后的傳承創新故事也引人深思。
20世紀70、巴羅80年代,洛背隨著意大利傳統農業制度的后的和解改變,大量種植葡萄的果農開始自立門戶,開辦酒莊。急于開疆拓土的一批年輕人,不再認同上一代人的釀酒理念,他們倡導減少浸皮發酵的時間,并使用225升的法國橡木桶陳年。這樣釀造出來的巴羅洛單寧柔和,果味更加濃郁,適飲期也較之前傳統的巴羅洛大大提前。雖然這種巴羅洛在剛推出時受到了質疑,但很快得到了國際葡萄酒業內人士的聲援。隨著革新的口號越喊越響,傳統派開始腹背受敵。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然而幸好新一代中不但有勇于革新的奇亞拉·波西(Chiara Boschis)女士,也有堅守傳統的瑪利亞·特蕾莎·馬沙雷洛(Maria Teresa Mascarello)女士,所以現在我們才能品嘗到不同風格、各有千秋的巴羅洛葡萄酒。
傳承與追隨
瑪利亞·特蕾莎·馬沙雷洛的父親是巴羅洛的傳奇釀酒大師巴托羅·馬沙雷洛(Bartolo Mascarello)。巴托羅一直跟隨父親學習釀酒,他與父親一起釀造出了極具結構和濃郁度的經典巴羅洛葡萄酒。巴托羅一直秉承傳統釀造工藝,當經典風格的巴羅洛葡萄酒受到猛烈抨擊時,他堅決捍衛老派巴羅洛,并自稱為“最后的莫希干人”。
年紀漸長,巴托羅因身體原因無法再繼續掌管酒莊,為了打發時間,他開始手繪酒標。著名的“拒絕小型橡木桶,拒絕貝盧斯科尼”酒標就出自巴托羅之手,可見他作風硬派,是經典風格巴羅洛葡萄酒的鐵桿捍衛者。
然而對釀酒理念如此較真的巴托羅在教育子女方面卻十分寬松,他并沒有強迫女兒瑪利亞繼承父業。瑪利亞曾表示在二十歲前她滴酒不沾,也沒有學習葡萄酒相關的知識。但是在父親生病時,她卻毅然決然地站了出來。也許是不忍心看到家族世代精心經營的酒莊無人管理,也許是被父親多年來的堅守所動容,亦或是僅僅出于寬慰老父親的心,瑪利亞從父親手中接過了守護典型風格巴羅洛葡萄酒的重任。
革新與和解
與瑪利亞不同,奇亞拉·波西走上了革新的道路。奇亞拉畢業于都靈大學(University of Turin)商科,但一直對農業頗感興趣。其家族擁有皮埃蒙特(Piemonte)地區歷史悠久的博爾戈尼奧酒莊(Borgogno),該酒莊是當地極具影響力的大酒莊并秉承傳統的釀酒方式。
1990年時,奇亞拉開始接管伊皮拉酒莊(E. Pira),屬于她的機會來了。因為來自釀酒世家,并在家族經營的博爾戈尼奧酒莊里工作過,奇亞拉對經營酒莊以及釀酒頗為了解。1993年,在與新派巴羅洛倡導人喬治·利維蒂(Giorgio Rivetti)見面后,她加入了“巴羅洛男孩”(Barolo Boys)的行列。巴羅洛男孩是一群尋求釀造新派巴羅洛的人。
新派巴羅洛與過去最大的不同之處,不僅在于使用法國小型橡木桶陳年,也在于控制葡萄產量。1994年,奇亞拉在夜間偷偷去葡萄園進行綠色采收,以免被父親佛朗哥(Franco)發現,但是最后父親還是從鄰居們口中得知了此事。雖然奇亞拉是一位新派釀酒師,其酒莊使用不銹鋼桶和旋轉發酵罐進行發酵,且遵循有機種植的理念。但她也并不排斥傳統的釀造工藝,目前其酒莊也開始混合使用傳統的斯拉沃尼亞大橡木桶(Botti)和新橡木桶,并且將葡萄浸皮的時間延長至兩周。
在時代變革的背景下,不論是追尋父親、延續傳統的瑪利亞,還是勇于開拓新道路的奇亞拉,都做出了自己的選擇。現在看來,將巴羅洛粗暴地分為“傳統派”和“新派”似乎過于絕對。不論是當時的“傳統派”,還是飽受爭論的“新派”,在多年的派別之爭中都在不斷改進,這無疑提升了巴羅洛地區整體的葡萄酒質量。而這世界本就紛繁多彩,正如我們需要傳承,也需要創新;有些人愿意付出時間等待佳釀綻放驚人魅力,有的人就喜歡及時行樂,快意人生。慢酌一杯巴羅洛,也許你也能體會到飽含在其中的人生哲理。(文/Ci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