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夏,南京英國披露了近現代軍事史上一件鮮為人知的保衛神秘事件:在抗日戰爭初期的南京保衛戰中,曾有一個團的戰整中國官兵在南京東南郊15公里外的青龍山山區神秘失蹤,從此再無消息。團竟一個團的離奇官兵突然間人間蒸發,這其中究竟暗藏了什么匪夷所思的失蹤真相?
這還得從1937年12月初開始說起,當時有近25萬國民黨軍隊云集南京城內外,南京參加首都保衛戰。保衛守城軍總司令唐生智臨危受命,戰整雖缺乏指揮才干,團竟勇氣卻是離奇可嘉,發出“誓與國都共存亡”的失蹤悲壯誓語。當時,南京七十二軍、保衛七十四軍、戰整九十三軍等5個軍是從淞滬戰場且戰且退來到南京城外布防的。還有幾個師、旅是以蔣介石為首的最高統帥部從四川、安徽、湖北、江西等省緊急抽調來的。
攻占南京后氣焰囂張的日軍
這些部隊原先大多是地方保安團隊,雖然同仇敵愾,士氣高昂,但裝備太差,只有步槍、機槍、手榴彈和少量迫擊炮。而日寇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擁有騎兵、炮兵、化學兵、坦克、裝甲車還有飛機助戰,水陸并進,海軍艦隊也已逼近南京。日寇張牙舞爪,氣焰兇狂,不可一世,一路攻城掠地,燒殺擄掠,無惡不作。
在城外山地激戰中,頑強抵抗的中國軍隊損失慘重,陣地每每失而復得,得而又失。據南京東郊馬群、白水橋地區一些老人回憶:當年損失最慘重的是遠道而來的川軍某師,他們缺吃少穿,饑寒交迫,但仍求戰心切,并不畏懼敵寇。然而,他們的槍彈多為劣質品,顯然被混入國民黨軍隊后勤供給部門的日諜和漢奸暗中做了手腳。
官兵們的血肉之軀怎能抵擋住瘋狂的日寇,他們在防衛戰中死傷過半,幾乎全軍覆沒。該師有一個團,因奉命擔任主陣地左翼京杭國道一側對敵警戒任務,未直接參加戰斗。該團團長于戰事失利后,審時度勢,為保住有生力量,遂帶上全團二千余官兵在夜幕掩蔽下急行軍向南撤,趁日寇還沒追殺過來,進入綿延十幾里的青龍山山區,但卻從此消失,無影無蹤!
日軍轟炸并占領南京攻占南京的日本華中派遣軍總司令部,在戰事結束后統計侵略成果時,發現中國軍隊有一個整團自皖南朗溪縣開至南京東郊麒麟門定林村一帶,未被殲滅或俘虜,未接戰,也未放下武器進入由萬國紅十字會和國際難民委員會共同劃出的難民區,而是轉移走了。
但令人費解的是該團似乎又沒能突破日軍最精銳的第六師團(師團長為谷壽夫中將,制造南京大屠殺慘案的元兇之一,1946年在南京被公審后處決)設下的兩道封鎖線。日酋松井石根大將、朝香宮中將、冢田攻中將等人都認為此事蹊蹺,不可理解。重慶國民黨作戰大本營于1939年底統計抗戰兩年多來的作戰情況時,也注意到這一怪事,列為“全團失蹤”,記載入國軍軍事檔案。
軍令部還查出該團團長名叫伍新華,四川天全縣人,川軍講武堂畢業生,原為川軍劉湘部下,參加過軍閥間混戰,有作戰經驗,1934年在南京中央陸軍大學中級班受過一年培訓。
抗戰勝利后,國民黨軍政部、軍令部都派出專人對此失蹤事件作專項調查,但仍未能查清真相,最終也就不了了之,列為懸案。南京保衛戰中英勇抗擊日軍的中國將士
根據研究我國抗戰史的幾位軍事專家研究推測:這個團在當時不可能突圍,因為日酋松井石根早年即來華在江浙皖諸省搞間諜活動,熟悉這些省的地理山川形勢,向以“中國通”自命,他采用了幾近冒險的大迂回戰術,于1937年12月1日_出動兩個精銳師團從上海南邊的杭州灣金山衛登陸,打敗缺乏防范的守軍,經湖州、廣德、蕪湖,包抄中國守軍大后方。這支日軍的一部在南京東南郊重鎮湯山,與沿蘇州、無錫、常州、鎮江一路打過來的日寇主力會師,進而從三面對南京實行大包圍。
日酋都知道南京西南方向的溧水、高淳多為山地丘陵、樹林多,易守難攻,且地接安徽的朗溪、當涂,那邊的山區更多,交通不便,回旋余地大。
如果困守南京城內外的中國軍隊撤往西南邊的山區,就可以得到休整,并保存住力量。正因如此,日軍第六師團特抽調兩個聯隊在江寧縣(今改南京江寧區)湖熟、祿口至寧蕪公路小丹陽段布下封鎖線、火力網,又在湯山至土橋、淳化鎮至雙橋門一線實行嚴密封鎖,出動數百輛坦克、裝甲車沿公路布防,騎兵、步兵來回巡邏,令中國守軍根本無法突圍,而青龍山恰好被圍在這兩道封鎖線內。
山區東南面是已淪于寇軍魔掌的湯山,南面便是淳化鎮(七十四軍王耀武旅等部隊曾在這一地帶與日軍激戰數日,擊退過日軍幾次猛攻,后被迫撤走)。
青龍山山區至1937年12月10日止,中國軍隊只有鄧龍光將軍指揮的九十三軍等少數部隊,趁日軍尚未完成嚴密合圍,在深夜里經龍潭鎮、孔山、湖山間崎嶇山路大膽穿插,沖過京杭國道上的日軍封鎖線,擊毀敵裝甲車兩輛,撤往溧陽山區,保存了全軍實力。在這之后,沒有一支成團以上建制的中國守軍能沖出日寇嚴密的封鎖囤。
此事件被英國將其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兩個營的法國步兵在馬爾登山地上的神秘失蹤事件相提并論,引為二十世紀世界軍事史上的又一個謎。
據說,那次事件發生在某日早晨,馬爾登山地上彌漫的霧氣被朝陽逼退,兩營法軍挺著槍刺,抬著小山炮列隊向加里波的堡塞前進。突然,地平線上涌現出大團銀灰色光云,迅速飄移過來,將那支部隊罩住。很快,光云隱向天際,那兩營法國官兵也就無影無蹤了。此一失蹤事件真偽如何,一直存在著爭議,而且法國的軍事歷史檔案中并沒有任何記載。
而發生于南京青龍山這樣整團部隊集體失蹤的事件,卻見之于國民黨軍令部檔案記載,證實當年確有其事。它著實令人費解,自然會引起人們的種種猜測。南京保衛戰中的國民黨軍隊(影視劇中形象)
在南京地區,不少這一神秘失蹤事件的人認為與青龍山區的溶洞有關。20世紀70年代初,青龍山區的南京礦校學生和駐軍建礦井、采煤(實際上并不具有經濟開發價值,多為蜂窩狀夾層煤),無意中發現幾個洞穴里有幾頂銹爛的軍用鋼盔、朽壞的步槍和幾具骸骨,經逐級上報,領導蘇南煤田開采工作的南京軍區周副參謀長,特陪同來青龍山礦區視察的軍區司令員許世友前往察看。一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90年代初期,與青龍山相距不遠的湯山上,開采石灰石的工人無意中發現了一處隱蔽于山腰古巖壁下的古溶洞,洞很幽深。經地質學家、考古學家研究,它已有幾百萬年歷史,洞里還發現了幾十萬年前猿人的牙齒化石等,轟動一時。
在青龍山區,近十幾年來也時有古溶洞被發現,南京的新聞媒體已幾次作過報道。1997年,家住青龍山南麓七里岡的一對農民夫婦在自家屋后一山坡上無意中就掘出一洞穴口,內有鐘乳石、古代獸類化石等,有關部門為此行文告示,禁止當地居民上山亂挖掘,表示今后將有計劃的開發青龍山區,以造福一方。
南京保衛戰中的國民黨軍隊(影視劇中形象)年前,筆者出于強烈的好奇心和試圖解開那個神秘的謎,特約上幾位朋友前往青龍山區尋幽探秘。據當地鄉民介紹:自古相傳,在山南邊的七里岡云居寺后地層下就有一洞穴,通往山肚里,足見洞很深很長。西漢末年,宰相王莽篡位,派兵征討轉戰江南的劉秀(后成為漢光武帝)。淳化一仗,劉秀戰敗,率千余兵馬逃至這兒,躲進此洞穴,始得保命。
鄉民們還說,青龍山區共九座山峰,山區中肯定還有一些洞穴因洞口隱蔽,或被山洪暴發的泥石流掩埋住洞口而未被人們發現。傳說其中一座山峰的峭壁下就有很大的喀斯特石灰巖溶洞,因為如用鐵錘敲擊其一處巖壁,可隱隱聽出空聲回音。
筆者遂想到,也許當年那一團川軍黑夜里為了躲逃日寇的追殺,躲入了青龍山區某一巨大的洞穴,由于缺氧等某種原因沒有再能逃出來,全部葬身于洞中。當然,也許這個團為突圍逃生而主動化整為零,部分人已逃出了日寇的封鎖圈。但前一種可能性較大。
青龍山區的溶洞也許,隨著南京江寧青龍山區開發旅游風景資源,抗戰初期國民黨軍隊一個團神秘集體失蹤之謎,將在不久的將來能夠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