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眾所周知,馬里鋰離子電池(LIBs)通過便攜式電子設備和大規模儲能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蘭大林生活。由于第五代(5G)移動網絡,學王電動汽車以及電網規模的春生材料固定式能源存儲發展,從而要求電池具有高能量和安全性。范修在所有電池技術中,枝晶質全固態電池(ASSBs)可以通過使用不可燃且電化學穩定的固態固態電解質(SSEs)將鋰金屬和高壓正極配對來滿足這些要求。但是電解,固態電解質中鋰枝晶的設計生長仍然阻礙了其應用,關于SSE中Li枝晶生長的馬里機制尚未完全了解。
近日,蘭大林馬里蘭大學王春生教授和范修林(共同通訊作者)研究了鋰枝晶的學王形成機理,并報道了無鋰枝晶的春生材料SSE標準。為了實現優異的范修枝晶抑制能力,SSE應該具有熱力學穩定,枝晶質并且對鋰具有高界面能,以及較高的離子電導率。研究表明,采用冷壓Li3N-LiF復合材料驗證了無鋰枝晶設計標準,其中高離子導電性Li3N降低了Li沉積/剝離的過電位,高界面能LiF通過提高鋰成核能和抑制Li向SSE的滲透來達到抑制枝晶生長的目的。因此,即使在6.0 mAh cm-2的高循環容量下,Li3PS4?SSE上的Li3N-LiF涂層也能夠實現高達6 mA cm-2的創紀錄高臨界電流。同時在150次循環中,庫侖效率也達到了創紀錄的99%。此外,Li3N-LiF/Li3PS4?SSE匹配LiCoO2正極能夠在50次的循環中實現101.6 mAh g-1的比容量。該設計原理也為開發高能量密度全固態鋰金屬電池開辟了新的契機。相關研究成果以“Solid-State Electrolyte Design for Lithium Dendrite Suppression”為題發表在Adv. Mater.上。
【圖文導讀】
圖一、Li枝晶在SSEs中的形成機制
(a)SSE中鋰沉積的Butler-Volmer模型示意圖;
(b)不同性質的SSE中Li枝晶的形成和生長機制。
圖二、鋰金屬和LPS SSE界面化學分解的DFT計算
(a)費米能級參考價帶最大值;
(b)在Li/LPS界面上的靜電勢(紅色)和VBM(藍色)示意圖;
(c)DFT計算的界面能量和松弛的Li/LPS界面;
(d-f)LPS、Li2S和Li3P的態密度(DOS)和HSE06帶隙。
圖三、Li/Li3N-LiF/LPS/Li3N-LiF/Li電池在室溫下的電化學性能
(a-c)在恒定容量0.3 mAh cm-2和增加的電流密度下,對稱電池中的電壓曲線及放大曲線;
(d)以0.3 mA cm-2的電流密度循環后,等效電路的EIS(黑點)和擬合線(紅色);
(e)Li/Li3N-LiF/LPS/Li3N-LiF/SS電池以0.3 mA cm-2和電壓截止值0.5V循環的庫倫效率。
圖四、大電流下鋰沉積/剝離的電壓曲線
(a,b)對稱電池在電流密度為1.0 mA cm-2和階躍增加的電流密度和容量(鋰鍍/剝離固定1h時間)的電壓曲線;
(c)界面處激活過程的示意圖。
圖五、界面分析
(a-c)Li/Li3N-LiF界面的表面分析;
(d-f)Li/Li3N-LiF和Li3N-LiF/ LPS界面的高分辨率N 1s,F 1s和P 2pXPS光譜;
(g-i)以1 mAh cm-2的恒定容量循環后,Li3N-LiF層中鋰元素分布的ToF‐SIMS分析;
圖六、Li/Li3N-LiF/LPS/LCO電池的電化學性能
(a)在室溫下,以0.3 mA cm-2的電流循環的不同循環下的充放電曲線;
(b)電池在室溫下在0.3 mA cm-2下的循環性能。面積載量約1.0 mAh cm-2。
【小結】
綜上所述,當SSEs中鋰沉積的驅動力高于抑制能力時,Li枝晶在SSE中形成。通過降低SSE的比表面阻抗(ASR),在略微提高涂層的電子電導率的同時,可以實現低鋰沉積過電位,而高枝晶抑制能力則可以通過增加SSE對Li的界面能來實現。鋰枝晶在LPS中的生長主要歸因于Li2S和Li3P還原產物的低相間能和Li3P的高電子電導率。在Li枝晶形成機理的指導下,活化后ASR低、Li界面能高、電子電導率低的冷壓Li3N-LiF電解質,旨在抑制Li枝晶的形成。鋰金屬附近Li3N-LiF中的孔隙作為Li儲層,增強了界面接觸。Li3N-LiF電解質的室溫臨界電流密度高于6 mA cm-2?和容量高于6 mAh cm-2。此外,表面表征如SEM、XPS和F-SIMS證實了Li3N-LiF對Li金屬的高穩定性。
文獻鏈接:“Solid-State Electrolyte Design for Lithium Dendrite Suppression”(Adv. Mater.,2020,10.1002/adma.202002741)
馬里蘭大學王春生的團隊主要從事鋰電池電解質和電極材料的研究。該團隊研發了高鹽水溶液(water-in-salt)電解液, 阻燃全氟有機電解液和全固態電解液。最近,該團隊提出了針對高容量負極(鋰金屬和合金化合物)的電解液設計原理,并研發了適合大尺寸硅,鋁負極電解質和低溫電解質。同時也研發了不含過渡族金屬的溴化鋰-氯化鋰-石墨正極。
本文由材料人CYM編譯供稿。歡迎大家到材料人宣傳科技成果并對文獻進行深入解讀,投稿郵箱tougao@cailiaoren.com。
材料人投稿以及內容合作可加編輯微信:cailiaokef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