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上海訊(記者劉浩)隨著新房交易的甩鍋火爆,購買新房必須要經過認籌、新房搖號、認籌選房、規則支付房款等一系列的有漏遺失流程,消費者才能買到一手新房。洞開因此,發商新房認籌是材料第一道關卡。近日,甩鍋記者從上海市浦東新區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了解到,新房看似公平、認籌公正、規則公開的有漏遺失新房認籌規則卻引發了多起投訴,消費者反映提供的洞開材料齊全,卻不知為何失去了認籌資格。發商
消費者朱先生向浦東新區消保委投訴稱,2020年12月19日其支付了320萬認籌金認籌浦東新區的某樓盤,認籌過程中,提交了均為原件的所有材料,7個步驟依次復核,認籌材料都符合要求,委托人團隊簽名并取得《認籌流轉單》。但在當月24日23點32分,其收到沒有存款資產證明的短信通知,委托方以資產證明丟失為由告知朱先生失去認籌資格,朱先生立刻短信回復本人資產證明編號,并電話告知委托方該原件已經提交,但銷售人員稱其只負責通知。
2020年12月25日,朱先生到現場,遭到保安阻攔,開發商沒出面,報警后下午4點才到現場接待,檢查檔案資料未發現資金證明原件。朱先生認為商家沒有全程保管好資產證明這一貴重文件,同時不給補材料的機會,讓朱先生失去參加搖號的資格。朱先生表示取得開發商簽字確認的《認籌流轉單》說明他提供的材料齊全,故要求開發商立即退還認籌金,且退一賠一,并立即向銀行發起解凍資金的申請。
據了解,該樓盤引發的認籌糾紛還有4起,來投訴的消費者都表示材料提交齊全,但商家給出不能認籌的理由五花八門。
日前,浦東新區消保委組織這5位消費者和開發商進行現場調解。消費者均出示了手中的《認籌流轉單》,開發商委托人顧先生表示認可朱先生等幾位消費者認籌材料齊全,并且提供的資料是原件,但審核部門在復審客戶資料時發現缺少資金凍結證明原件、房產申報等相關材料,或不具備購房資格等問題,所以判定其失去認籌資格。對朱先生等在收到通知后再短信和電話給銷售都沒有及時回復和接聽表示抱歉,但有效認購人名單不可修改。對于消費者質疑的搖號日前深夜告知失去認籌資格,是故意不讓消費者有補材料的機會,顧先生辯稱工作人員收到信息就是這么晚。最終,顧先生只同意立即配合消費者退認籌金,并向銀行發起解凍資金的申請,賠償事宜需要通過司法途徑解決。
浦東新區消保委表示,新房認籌規則是開發商自行設定購房門檻,對購房者進行篩選的一種方式。各家開發商收取認籌金的金額不等、認籌資格認定規則不同,大多數開發商先收取幾十萬或幾百萬的認籌金后,再對認籌資格進行審核,流程看似嚴謹,但從本案中可以看出,房產商沒有充分考慮流程的合理性,比如“卡點”告知消費者認籌資格存異議,又比如無后續的跟進補救措施,而且還有“甩鍋”之嫌。在此,浦東新區消保委希望房產開發商秉持誠信經營、公正公平的初衷,通過類似案件及時發現問題、完善流程、跟進措施,別讓認籌制度變成“一言堂”和“暗箱操作”的代名詞。
責任編輯: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