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在北京天智航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實驗室,安身科創人員對骨科手術機器人展開技術討論。立業領軍略科/新華社
人才是培育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的根本。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發布的創新《關于加強和改進工業和信息化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加強重點人才隊伍建設,建戰要建設戰略科學家梯隊,梯隊支持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加快成長,安身培育青年科技人才后備力量。立業領軍略科《意見》具體提出,培育將引導和支持用人單位在薪酬待遇、創新住房、建戰子女入學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梯隊解決青年科技人才的安身后顧之憂,讓他們安身、立業領軍略科安心、培育安業。 /大公報記者 張帥北京報道
中智科學技術評價研究中心理事長李閩榕對大公報表示,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中國現在已經進入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階段,對科技創新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青年有活力,勇于創新,要為他們搭建更好的平臺,創造更好的環境,從而帶動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推動高質量發展。
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
青年是創新的主力軍。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意見》稱,將引導和支持政產學研等各方力量,著力培養一支政治素質高、創新活力強的青年科技人才隊伍。組織實施工信青年科技服務團項目,引導優秀青年科技人才向重點企業流動。建立健全以信任為基礎的青年科技人才支持機制,在重大項目資源分配等方面予以傾斜性支持,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當主角。
根據《意見》,內地將完善青年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加強和改進部系統高級職稱評審工作,提高40周歲以下青年入選比例。提高部系統博士后流動(工作)站建設質量。引導和支持用人單位在薪酬待遇、住房、子女入學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解決青年科技人才的后顧之憂,讓他們安身、安心、安業。
李閩榕對大公報指出,以往內地在人才引進、考核、獎勵等方面存在過于“唯論文、唯帽子、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五唯)的現象,不利于讓科技人才靜心做學問、搞研究,多出成果、出好成果。隨著內地推進“破五唯”改革,制約青年科技人才發展的束縛將解除。同時,提高薪酬等待遇,讓青年科技人才無后顧之憂,更加尊重他們勞動創造,有助于加快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長。
完整選拔標準 完善激勵機制
李閩榕還表示,加強和改進人才隊伍建設,需要繼續健全青年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形成自己的一套完整的選拔標準,并更大力度完善科技人員激勵機制。同時,要注重發揮科技成果評價的“指揮棒”作用,引導科技人才將“浮在空中”的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