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領養狗狗了?這是太原太原怎么回事呢?原來,小女孩的領養父母在外打工,家里只有她和爺爺奶奶相依為命。狗狗狗狗由于小女孩年紀小,救助平時很少出門,太原太原所以一直沒有人人陪她玩。領養直到有一天,狗狗狗狗她的救助爺爺發現她不見了,于是太原太原四處尋找,最后在一個垃圾桶里找到了她。領養看到自己的狗狗狗狗孫女被丟棄在垃圾桶里,爺爺非非常的救助傷心,但是太原太原他沒有哭,因為他知道這是領養她應該做的。在這之后,狗狗狗狗爺爺每天都會去垃圾桶里看看她,希望她能回來。
一位85歲的老人,從大連出發,平生第一次坐飛機到北京,又平生第一次坐高鐵來到太原,只為完成一個在很多人看來不可能完成的心愿——幫助“兒子”找到他的親人。
她有一個不是兒子的“兒子”
霍桂花,是大連一位85歲高齡的老奶奶。11月2日,剛剛在位于省城親賢北街親戚家里午休過的她拿出了印有“兒子”照片的材料:“還是想去附近幾個地方轉轉,看看有沒有希望!”她手中的材料是關于她“兒子”情況的介紹和一張“兒子”的近照。這些材料的作用是為了讓更多人看到她“兒子”,并為“兒子”找到他的親人。
“‘兒子’蘇偉出生后,就被他的養父母抱養了。他的養父母是我的小叔子兩口子,所以嚴格說起來他應該叫我嬸子。但這么多年了,我一直覺得他就是我的兒子。”霍桂花說。
圖為蘇偉
霍桂花手中的材料叫《尋找親生父母和兄弟姐妹書》。從材料中的內容結合她的講述,生活晨報記者大概了解了事情的來由。
1969年,蘇偉在太原市晉祠附近的一個村子里出生,隨后就被養父母抱養了。養父叫蘇洪玉,當時是太原制藥廠職工。抱養后不久,蘇偉的養母就去世了。養母去世后,由于一個大男人帶孩子不容易,養父就把蘇偉送回了大連老家。
從此,作為嬸子的霍桂花就和婆婆一起撫養起這個不是兒子又是兒子的孩子。
她想為“兒子”完成心愿
1969年到2016年,已經過去了47年。霍桂花說:“這么多年,孩子的奶奶撫養蘇偉比較多一些。孩子的奶奶在世的時候,觀念比較傳統,一直認為蘇偉是他小兒子,也就是我小叔子的孩子,所以堅持讓孩子叫我嬸子。她一直不讓尋找孩子的親人,所以就一直拖了下來,但我一直有這個心愿。如今,孩子的奶奶和長輩都去世了,我可以完成這個心愿了。”
隨后,記者聯系了蘇偉。蘇偉告訴記者:“養父母從未告訴我親生父母的地址和姓名。在大連有奶奶和嬸子的照顧,我生活得挺好的。養父母去世后,我才知道我出生在太原,也才有了想找到親生父母和兄弟姐妹的想法。”目前蘇偉在大連公交公司工作,是一名公交車司機,工作很忙。于是,待他如己出的“嬸子”長途跋涉來太原為他尋親。對此,蘇偉特別牽掛,也很揪心:“嬸子年紀大了,在太原不方便,多謝你們好心人了,多幫幫她,謝謝了。”
警方幫忙尋親充滿信心
懷著心愿,帶著囑托,7月14日霍桂花一路奔波來到了太原。在親戚的陪伴下,霍桂花先找到了長風派出所。派出所民警熱情接待她并聽取情況后幫助聯系到了蘇偉出生地的晉祠派出所。晉祠派出所民警告訴霍桂花,他們派出所轄區有30個社區,派出所會把她的材料在各個社區張貼尋找線索。轉眼3個多月過去了,尋親還是沒有任何結果,霍桂花有點心急:“我是10月24日把材料送給晉祠派出所的,派出所答應在轄區內的社區進行張貼,可是從那天過后,太原就一直下雨,也不知道貼的東西還在不在了?”
霍桂花邊捶腿邊給記者講了一個聽來的事:“孩子養父的朋友和我說過,10年以前,孩子的兩個哥哥到太原制藥廠找過孩子,打聽孩子的情況,可是沒有聯系上。這就說明,孩子的親人一直沒有忘記他,也一直在尋找。”這件事讓她堅定地認為,一定能幫孩子找到親人
幫幫這位有愛的老人
“我現在住在侄女家,她太忙,就讓她愛人的一個朋友照顧我。我去派出所,都是她愛人的朋友陪著我,每天還給我做飯。派出所的民警也很熱情,一直在積極幫助我。”這些來自異鄉點點的暖意,讓霍桂花感到了無限的欣慰。雖然已經85歲高齡,但是霍桂花思維清晰,說話條理,對生活中的很多細節都記得很清楚:“10月24日,我印了30份材料,早上十點打車去了派出所,車錢花了50塊。從派出所出來是12點多,在外面吃了碗面,又打車回來,回來時花了52塊。”
“孩子,你加上我微信,有啥情況咱倆微信上說。大娘年紀大了,只會發照片、視頻和語音聊天。”采訪結束時,霍桂花對記者說。驗證通過后,一條金毛狗狗的照片就是老人的頭像,看著很有愛。
“大娘老了,就讓我用這把老骨頭為孩子完成這個心愿吧。”離開時,大娘殷勤的目光一直目送著記者。
讀者朋友,讓我們一起幫幫老人,如果您有任何線索,請致電0351-7117116。
晨報首席記者 王文興采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