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被稱為醫藥電商與移動醫療的中國爆發年,諸多創業公司、藥店-移藥電上市公司紛紛涉足,動醫行業內外討論也甚是療醫熱鬧。但醫藥電商模式各樣、中國移動醫療種類繁多,藥店-移藥電在國內如此紛雜的動醫醫療生態環境下,究竟哪種商業模式能夠勝出?
按照兩個維度:從線上切入與線下切入、療醫零售市場與臨床市場,中國可將相關公司分為四類。藥店-移藥電
第一類從線上切入零售市場。動醫即所謂的療醫網上藥店,最早2006-2007年開始,中國大量網上藥店出現,藥店-移藥電主要是動醫連鎖藥店在做。2012年平臺式企業開始進入,這是醫藥電商最早的業態,如果未來處方藥放開,將獲得新的市場增量。不過由于獲客成本太貴,傳統醫藥工業企業通過平臺型電商擴大市場增量難度較大,自建平臺又存在利益沖突,所以不看好傳統醫藥工業企業在這個維度上的互聯網+戰略。
第二類線上切入臨床市場。2012年一些新興的在線問診平臺開啟了移動醫療,不管是圍繞醫生群體作為服務對象,還是服務患者的輕問診公司,這類企業未來最理想的情況是變成空中醫院,平臺企業和重度垂直型企業相較而言更看好后者。
第三類線下切入零售市場。主要受益于2013年微信市場的爆發,除了純互聯網公司切入,還有一些連鎖藥店、大型商業公司,具備后服務能力的商業公司同時兼具線下零售資源更具有先發優勢。
第四類線下切入臨床市場。有很多重磅的參與者,各類網絡醫院及傳統醫療集團,但是真正鋪開還需要較長時間。
其中,第二類商業模式是目前討論最多,也是爭議最大的,發展的基礎是智能手機的普及。國內移動醫療的主要表現形態:醫生工具、自診問診平臺、單科領域、硬件結合、醫聯平臺、醫藥電商平臺和醫療新媒體。
移動醫療的需求方包括患者、醫生、醫院。患者看重改變醫療體驗,醫生看重遠程數據處理提升醫療服務質量,醫院則看重流程優化。但是流程優化的關鍵點是支付,支付體系的完善與滲透卻觸動了醫院的利益。在解決方案成本方面,醫院十分重視數據安全。理論上來說,醫院獲得的數據是屬于患者的,是患者授權醫院進行保存。如果患者與移動醫療平臺形成一種契約關系,通過授權移動醫療平臺去醫院提取數據,這樣的話移動醫療的生命力將十分旺盛。
總而言之,移動醫療關鍵在于醫患之間需求的匹配,兩者需求上的不平衡必然導致平臺搭建的失效,醫藥電商關鍵在于運營生態系統的完善,具有物流基礎和線下零售資源匹配以及后服務能力的企業才能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