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堆煤渣堆積場地已經開始‘退煤還耕’,蔡德出片全村可耕作面積增加60畝;金仔山頭復墾,謀用可以新增200畝可開發耕地。土地”比對著西港村農耕示意圖后,流轉錦尚鎮黨委統戰委員、熱土秘書蔡德謀對著手上的蔡德出片土地清單逐一打鉤。作為錦尚鎮西港村的謀用掛村領導,蔡德謀每周有過半時間都撲在西港村里,土地跟村干部一道,流轉走村入戶,熱土一起為村民群眾破難題、蔡德出片解民憂、謀用辦實事。土地
西港村作為村財薄弱村,流轉雖然轄區內有農田600多畝,熱土但由于村內中、青年大部分在外經商、務工,田間耕作勞動力較少,除部分村民的零星土地承包給種植合作社外,仍有不少田地依然閑置甚至拋荒,土地耕種一直處于“各自為戰”且租金較低的情況。針對這一情況,蔡德謀與村班子領導成員不等不靠,積極謀劃發展路徑,經多次協商、多方調研征求意見后,策劃提出實行村委會集中土地流轉措施,譜寫鄉村振興的“西港”篇章。土地流轉方案由西港村委會以租賃方式向村民回收村中所有可耕種土地,并對外集中承包,方案推進期間,不少村民對此持懷疑甚至反對態度,蔡德謀多次入戶進行溝通說明,并召開了十多場現場協調會,最終與451戶村民全部完成合同簽訂。
作為全市首個探索推動全域土地集中流轉,西港村共流轉土地600畝,通過“村級黨組織+企業+村民”發展模式,建立利益聯結和收益分享機制,帶動群眾土地租金增收15%并逐年遞增,村集體通過3年流轉合同預計增加村財收入180余萬元,實現集體與村民“雙增收”。
在蔡德謀的帶領下,西港村以土地流轉為基礎,打造“百萬增長、共治共享”的路徑實踐在石獅市村級組織擂臺大比拼活動中獲評一類項目。每一項工作都做到細致到位,讓每一項工作都落地,讓群眾幸福感和滿意度不斷提升。而每一次進村入戶,村民親切的招呼聲就是西港這片土地對于蔡德謀的肯定。(記者?邱育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