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中海中海油總公司召開油氣產量工作視頻會議,油沖吹響了沖刺全年油氣產量目標的刺全沖鋒號。
8月18日早上6時,年油臺風“啟德”剛過,氣產深圳西麗直升機場候機廳里已擠滿海油人。量目流花油田“南海挑戰”號平臺總監陳德慶帶著油田復產的中海“先頭部隊”登上這天的第一班飛機。
入夏以來,油沖已有4次臺風影響南海東部油氣田正常生產。刺全“停產‘撤臺’已超過48小時,年油早一分鐘復產就有多一分鐘的氣產產量。”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多數人與陳德慶懷著同樣的量目想法。
此時,中海同受臺風影響的油沖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也正大規模組織員工返回海上平臺,開始逐步恢復生產。刺全盡管今年前7個月的油氣生產任務已超額完成,但他們不敢有絲毫松懈。
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下稱天津分公司)在無新增開發項目的情況下,將目光轉向調整井,通過精細管理,深挖油田潛力。
“今年調整井超百口,達到歷年高峰。”天津分公司生產部油藏經理李其正介紹。
盡管鉆井船等作業資源向探井傾斜,但上半年天津分公司仍鉆完、投產一批調整井,累計增油17.5萬立方米。
他們計劃今年再安排數十口調整井,其中渤中28-2南油田將鉆探7口井。目前,渤海各區塊的調整井正密集實施,作業點最多14個,是往年同期的4倍多。
在一線生產實踐中,天津分公司還總結出老油田挖潛的“四把利劍”——老井補孔技術、篩管打撈技術、組合控水技術和措施解堵技術,助力渤海老油田重煥青春。
從南海西部海域也傳來了好消息。8月13日,經過近半年的科研攻關和精細開發調整,文昌13-1油田迎來了有效控水、高效增油的新局面。
文昌13-1油田作為文昌油田群較早開發的主力油田,經過長期開采,綜合含水高達89.6%。且受提液能力的限制,油田的高效開發受到嚴重制約。2011年11月,文昌13-1油田成為國家示范性工程試點區。針對油田存在的問題,湛江分公司按照“地質指導、井震結合、開發驗證”的思路,在隔夾層分布及剩余油潛力區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認識。
通過各種增產挖潛措施,文昌13-1油田兩口井產油量分別從原來的每天36立方米和28.7立方米增加到113立方米和184立方米,預計今年可實現增油4.5萬立方米。
今年,南海東部海域先后有四個主力油氣田停產大修或改造。對于緩慢增長的產量數據,深圳分公司生產部經理許慶華曾經憂心忡忡。
通過技術攻關和管理創新,不斷細化、優化施工程序和步驟,合理高效利用作業資源,深圳分公司工程項目捷報頻傳。在陸豐油田“南海盛開”號FPSO(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塢修期間,他們大膽利用“南海開拓”號FPSO臨時替代生產,并提前10天完成工作。番禺油田計劃關停時間由最初的45天減至35天。流花油田“南海挑戰”號平臺在進塢時間比計劃晚一個月的情況下,按計劃出塢,為海上安裝留出時間。
在項目優化的同時,老油田也煥發出新的生命力。陸豐13-2油田提前2個月投產,在海管限產情況下超產1.9萬噸。流花4-1油田兩口井提前試投產,一個月貢獻產量2萬噸。許慶華告訴記者:“隨著更多的開發井投產,后幾個月我們可望實現產能的集中釋放。”
“所有的工程項目在今年前7個月都完成得非常出色,承擔今年投產任務的項目進度比計劃有所提前,為完成全年產量計劃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深圳分公司總經理劉再生說。
上海分公司今年啟動了兩口新井的管線回接項目。往常,進口雙相不銹鋼管線和儀表器件常規采辦周期達3個月。為了加快工程進度,確保早日開井投產,上海分公司四海尋援,緊急加工,重點調配人力及生產物料,一個半月就完成了物料準備和海上施工,提前兩個月完成氣井投產,自7月中旬投產以來,已累計生產天然氣316.3萬立方米,凝析油1365立方米。
距年底還有120多天。完成2012年油氣產量目標,每一天都是倒計時,每天的新產量都朝目標前進一步。
18日18時,流花油田第20口井順利復產,油田產量將恢復到臺風前的水平。中控生產主操梁燦鴿興奮地記錄到工作日志中。
今年,流花油田群在經歷了平臺塢修、回接和老油田流花11-1復產后,又接入了流花4-1油田,迎來新的發展高峰期。
“上個月,油田新投產兩口井,原油日產量從原來的8000桶升到兩萬桶以上。上一天班就收獲兩萬桶,我們的工作更有含金量了。”梁燦鴿自豪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