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有“炳輝故里 紅色阿都”的高質雕塑巍然挺立、神行太保羅炳輝的展調浮雕壁畫栩栩如生、紅磚步道、研行竹林悠悠、紅色天朗氣清……漫步在阿都村,阿都目之所及皆美景,放異紅色旅游產業已初具雛形。高質
阿都村地處彝良縣角奎街道西北部,展調距縣城5公里,研行是紅色著名軍事家羅炳輝將軍的故里。紅色革命精神是阿都一筆寶貴的財富,更是放異阿都村的力量源泉,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高質進程中,阿都村釋放出強大的展調力量,不斷煥發出新的研行生機。
在駐村第一書記何曉波的帶領下我們走進了阿都村,聽他講解阿都村的發展變化。“現在我們來到的是羅炳輝將軍的家鄉阿都村,2021年阿都村圍繞鄉村振興,著力對麻園村民小組進行改造美化,以建設‘將軍故里 紅色阿都’為主題,對麻園房屋進行改造。以前臟亂差的環境,如今阿都村舊貌換新顏,老百姓的滿意度都很高。這里的紅磚步道上鋪設了12個時間節點,每個時間節點都講述了阿都村發展的重大歷史轉折。”
2023年6月,何曉波受彝良縣委組織部委派擔任阿都村的駐村第一書記,說起阿都村的村情,何曉波了如指掌,誰家是什么情況他都如數家珍,阿都村主要產業以天麻、花椒、櫻桃為主,鄉村旅游項目落地后,如何利用紅色資源帶來的發展機遇,幫助更多村民致富?這是何曉波一直謀劃的事情,“下一步,我們打算開發更多的項目,讓游客來到阿都村能夠沉浸式地體驗紅色文化。目前以重溫入黨誓詞、緬懷革命先烈、參觀故居、體驗農家生活等為主題的紅色旅游項目,游人們吃著生態農家菜、聽著紅色故事、體驗農耕文化,在突出紅色元素的基礎上,促進紅色旅游與休閑度假旅游、鄉村旅游、研學旅游融合發展。”
“現在村民觀念大變,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何發展鄉村旅游,大家都在想辦法。”何曉波告訴記者。
一直都在為鄉村旅游謀劃的還有村支書張君,2022年7月1日,張君由石龍村副支書調整到阿都村,成為村支書他身上的擔子更重了,他與剛上任的新一屆領導班子下定決心,一定要發展產業壯大集體經濟,切實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堅持把讓群眾的口袋鼓起來,日子好起來作為目標,在這塊紅色的熱土上,精準抓住“紅色美麗村莊試點項目”機遇,以麻園村民小組為核心,拓展延伸至將軍故居,深入挖掘紅色資源。通過打造紅色書屋、環湖紅色文化步道、文化墻等方式植入紅色元素;通過改造串戶路、環衛設施、村民樓立面等措施提升村容村貌;著力營造阿都村濃厚的紅色文化氛圍,講好將軍故事,賡續紅色基因。從“面子”到“里子”,阿都村留住了鄉愁記憶,美化了村莊顏值。
談起村莊的“蛻變”,村民李文萍激動不已:“村里環境好了,村民干事創業的心勁也就更足了,我們從內心深處感到高興,生活都有了精氣神。”她一語道出了群眾的心聲。
如何更好地發揮“紅色”優勢,推動鄉村高質量發展?張君介紹,村黨支部依托羅炳輝將軍故居發展紅色旅游,在傳承紅色基因中帶動了農民增收,村集體也圍繞紅色旅游做好鄉村旅游發展項目,讓阿都群眾有了一條“紅色”的增收渠道。結合自身獨特的地理區位優勢和產業發展基礎,以“黨支部+集體經濟+農戶”的方式進行利益聯結。將村集體5畝閑置土地改造為“紅色果園”;將村集體閑置水塘改造為“紅色漫步”區;動員群眾將閑置住房入股改造為“紅色餐吧”……通過盤活資源,改造業態,大力發展紅色村莊特色旅游。
從6月份運營以來,阿都村的鄉村旅游經營性收入已達30余萬元,這樣的數據何曉波并不滿意,目前客源的開發仍是需要攻破的難題。何曉波表示,將進一步豐富紅色元素,唱響紅色品牌,拉長鄉村旅游產業鏈,加大宣傳力度,豐富村莊的業態,讓更多游客知道阿都村,游客在接受紅色精神洗禮的同時,更多的村民能夠享受紅色旅游帶來的紅利。
青山繞村多嫵媚,盡染紅光惹人醉。這個綠色的村莊,在新時代被賦予紅色的使命,迸發出新的活力。
昭通日報記者:曹阜金 莫娟 毛利濤 文/圖
校對:胡遠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