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8月9日電 (錢晨菲 邱祥琪)“看到建德草莓能遠銷全國各地,草莓教授是蔣桂我最開心的事。”穿梭于草莓大棚、華助為“莓農”現場問診……浙江省農科院科技特派員蔣桂華在浙江建德指導草莓技術種植一扎根就是力建10年,他也因此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草莓教授”。德草
浙江建德是莓產中國最早發展“大棚草莓”種植的縣市之一,被譽為“中國草莓之鄉”。業領在草莓產業成為建德農業支柱產業的跑全同時,消費升級和銷售方式轉變是草莓教授當地面臨的難題。
針對上述發展痛點,蔣桂蔣桂華選育草莓新品種、華助加強生產關鍵技術攻關,力建著重解決建德草莓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德草各種問題。
蔣桂華(右)在草莓棚里觀察草莓種植情況。莓產受訪者供圖例如,業領為了改變此前建德種植“紅頰”草莓單一品種的局面,他積極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方法,與建德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合作,開展品種授權冠名,“浙莓17”品種定名為“建德紅”,“越雪姬”定名為“建德白露”,不斷提升“建德草莓”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形成了紅色品種“建德紅”“紅頰”“越秀”早中晚配套,“建德白露”“越雪妃”“粉玉”“夢之瑩”等白色品種搭配的品種結構。
如何能將草莓苗培育好,一直是“莓農”最關心的問題。長期以來,當地“莓農”也被“紅頰”草莓育苗難的問題困擾,蔣桂華和團隊成功研究了集成草莓炭疽病防控“前促中控后穩”大田育苗技術,指導當地多家草莓合作社、種植企業等建立了草莓脫毒組培原原種苗、原種苗、種苗三級繁殖體系,保障了建德草莓持續健康發展,讓建德的草莓品種、技術能夠走向全國各地。
此外,在加強草莓栽培先進實用技術研究與示范推廣方面,他推進實行“安全優先、品質至上、清潔管理、規范生產、高效發展”生產方針,推廣“一個品種一個栽培管理方案”、大棚草莓優質清潔栽培技術、大棚草莓生產技術規程、草莓高架基質栽培技術等,在建德和江蘇南通、成都雙流、貴州安順等地培訓草莓種植技術高級班、中級班和“建德草莓師傅”約5000人次。
在蔣桂華看來,做好科技特派員工作,首先要對當地產業發展有著明確的思路,一定要圍繞當地農業生產需求,圍繞農產品品質與競爭性,開發過硬的核心技術與科技產品,從全省、全國甚至是國際市場來看待這個問題,這是作為科技特派員需要做的重點工作。
“除了抓好源頭創新外,我們還要思考如何把這些技術推廣到農戶手上去,這一點也很重要,只有做好農產品科技示范工作,才能夠讓農民相信我們,讓他們切身體會到這個產品是優秀的,更是他們需要的。”蔣桂華說。
有了好的產品和過硬的技術后,如何讓農戶之間互相學習、讓農戶們也能夠推廣出去,這是作為科技特派員亟需拓展的工作。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實踐示范、技術培訓必不可少,而這些,蔣桂華都親力親為。
建德市草莓產業協會會長、杭州沃農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建偉表示,“蔣桂華老師在草莓產業深耕多年,對草莓育種、草莓種植管理等方面有著非常豐富的經驗,他在草莓品種的選擇、草莓的栽培管理、草莓的采摘銷售等方面給了我們很多指導,解決了實際生產中遇到的很多難題,幫助我們建德‘莓農’更好地開展草莓生產。”
不僅是蔣桂華,正是因為一位位科技特派員日夜奔走在草莓大棚,把最先進的技術、理念和方式帶到田間地頭,才讓建德草莓產業實現“蝶變”。
數據顯示,目前建德草莓在全國28個省市種植面積近8萬畝,年產量16萬噸,品牌價值10.2億元,全產業鏈年產值超45億元,成為當地打造“地瓜經濟”的金名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