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會好聲音⑧|全國政協委員李言榮:希望在西部設立更多的好聲基礎科學中心 | |

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也是音⑧目前制約我國科技創新的主要短板。今年全國兩會上,好聲全國政協委員、音⑧四川大學校長李言榮院士帶來的好聲提案就是涉及建立更多的基礎科學中心以及基礎人才培養基地。 李言榮在提案中提到,音⑧希望“十四五”期間,好聲國家在西部盡快布局建設一批基礎科學中心和多學科交叉基礎創新中心,音⑧尤其是好聲在成渝地區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創中心的過程中,更是音⑧需要設立一批有特色的基礎科學中心、基礎研究的好聲大裝置,以及基礎人才的音⑧培養基地。 李言榮說,好聲近年來,音⑧我國基礎科學研究有了很大的好聲進步,但主要還是填補空白的多、驗證性的多,開山架橋挖井的少,解決眼前問題和跟蹤的多,真正關注十年以后我國成為科技強國后能引領世界的重大原創成果的少。針對這些問題,我們迫切需要在全國尤其在西部布局建設一批基礎科學中心,特別是要盡快建設多學科交叉的基礎創新中心和跨學科基礎人才培養基地。 “西部地區本身有比較好的從事基礎研究的基礎和生態。”他解釋說,大家知道,西部地區的高校多、科研院所多,在上世紀60年代“三線”建設時期,國家就在四川、重慶、西安等布局建設了一大批高校和科研院所,目前四川有高校120多所、陜西也超過100所,同時西部地區人杰地靈,比如受川大數學的影響,成都就形成了良好的數學生態,目前在國際數學界被公認為具有引領性的、天賦異稟的“黃金一代”中就有不少人都出自于成都的四、七、九中;再比如,蘭州的化學基礎很扎實,尤其是蘭州大學的有機化學為國家培養出了一大批基礎化學人才;還比如西安有著很好的力學基礎,像西安交大、西工大等的力學就有著獨特的優勢等等。 “西部地區有著從事基礎研究的良好氛圍。相對來說與東部沿海地區比,西部的經濟和商業氛圍要弱一些,應用學科的發展也要滯后一些,這對于從事基礎研究的人來說,可能產生的誘惑還會少一些、落差也會小一些。”李言榮認為,尤其是受到“西遷精神”和“三線建設精神”的影響,西部科技人員普遍勤勞樸實、韌性好韌勁強,有理想主義情懷甚至獻身精神,崇尚科學、崇拜科學家的傳統在一個個家庭中扎下了根,所以西部科研人員容易安靜下來、沉下心來坐十年冷板凳搞基礎研究。 此外,西部高校和科研院所承擔應用研究的任務相對來說少一些,科研力量更容易有組織的集中投入到基礎研究中。在李言榮看來,西部地區的生活和工作節奏一般說來也要慢一些,這種張弛有度、豁達從容的寬松氛圍是“從0到1”原創的重要土壤,有利于人的自由思考、自由探索的天性釋放,一般說來太緊張、壓力太大的地方是很難出得了原創性基礎成果的,所以西部城市比如成都對于從事基礎研究的人來說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于傳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系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專題:2021兩會科教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