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第次的醫國家統計局、人口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了詳細的普查調查數據。作為醫療圈從業者,數據很多數據值得仔細品味,背后簡單分析下人口數據背后的療需醫療需求,歡迎討論和轉發。求分
全國人口共141178萬人,第次的醫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的人口133972萬人相比,增加7206萬人,普查增長5.38%,數據年平均增長率為0.53%,背后比2000年到2010年的療需年平均增長率0.57%下降0.04個百分點。數據表明,求分我國人口10年來繼續保持低速增長態勢。第次的醫日益增長的人口基數,以及經濟發展的推進,人們議論健康需求變得更大、更深、更多元化,因此醫療健康產業的繼續爆發是必然的。
首先需要關注的是年齡構成。0—14歲人口為25338萬人,占17.95%;15—59歲人口為89438萬人,占63.35%;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02萬人,占18.7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9064萬人,占13.50%)。與2010年相比,0—14歲、15—59歲、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別上升1.35個百分點、下降6.79個百分點、上升5.44個百分點。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未來一段時期將持續面臨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壓力。目前我國已經有12個省份進入深度老齡化階段,分別是遼寧、重慶、四川、上海、江蘇、吉林、黑龍江、山東、安徽、湖南、天津和湖北。老齡人口數量快速增長,對應的老年病相關的醫療健康需求變大,涉及到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中風、腎衰等疾病,尤其是生命后期不可避免的失能老人數量加大,養老服務的壓力巨大,市場化、高性價比、社區型的醫養結合服務需求可能會爆發式增長。
發布的數據顯示,全國共有家庭戶49416萬戶,家庭戶人口為129281萬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62人,比2010年的3.10人減少0.48人,家庭戶規模繼續縮小。教育方面,大學文化程度人口數量上升,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為15467人,人口素質不斷提高。另外,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90199萬人,占63.89%,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建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小家庭、高學歷、城市化這三個因素,對醫療健康行業而言,都有助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和高品質、個性化健康需求的增長。無論是互聯網醫療平臺,還是上線互聯網的醫生個人,甚至互聯網醫療產業內的運營者,都值得嘗試在這個領域的培育和深耕,未來可期。
珠三角人口結構最為年輕,人口增加最快的第一經濟大省廣東,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僅為8.58%,位居全國倒數第三,離深度老齡化還有較遠的距離。總體而言,珠三角的人口結構要比長三角年輕不少,“人口紅利”優勢更為突出。珠三角地區人口仍然保持著年輕狀態,總數大,憑借活躍的經濟兜底,加上粵港澳大灣區的醫療服務融合發展,醫療健康方面,今后公共衛生服務也會快速發展,公共醫療基金相對充足,社會辦醫會迎來全國范圍內區域性的標桿時刻,有醫療健康服務行業創業想法的團隊和個人,可以優先選擇珠三角城市。
來源:醫友P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