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三天的亞投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第二屆理事會年會18日在韓國濟州閉幕。作為全球最“年輕”的行第多邊開發銀行,亞投行在過去一年半的屆年成長歷程中收獲了豐碩成果,與此同時也面臨著新的收獲豐復雜挑戰。本屆年會,碩成亞投行重點關注“可持續基礎設施”建設,果合進一步探討亞投行運營及戰略發展,作應戰以及未來對亞洲和世界的對挑影響。
“朋友圈”擴容
在本屆年會首日,亞投亞投行即宣布一個重要消息:理事會已批準3個新意向成員加入,行第分別為阿根廷、屆年馬達加斯加和湯加。收獲豐至此,碩成亞投行成員總數擴至80個。果合
亞投行在2016年1月開業運營之時共有57個創始成員國,作應戰今年3月首次宣布接納13個新成員,5月又批準了7個意向成員的加入。按照相關程序,此次新加入的3個國家將在完成國內法定程序并將首筆資本金繳存銀行后,成為亞投行的正式成員。
“亞投行大門將永遠開放。”亞投行行長金立群在年會期間多次闡述了亞投行的開放態度。“成員的快速增加,展現出各大洲成員對亞投行的堅定信心,這是對我們堅持開放、透明、盡責原則的認定,也是對我們在過去一年半來履行承諾的肯定。”
與會各方普遍認為,亞投行的吸引力在于其良好的發展前景。韓國總統文在寅在年會開幕致辭中表示,今后20年間,亞洲地區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投資需求年均將達1.7萬億美元。鑒于基礎設施投資需求高及各國財政能力自2008年金融危機來持續下滑等情況,旨在為亞洲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扶持的亞投行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亞投行將在幫助亞洲地區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互聯互通、創造更美好未來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亞投行作為一個新型多邊金融機構,在汲取其他多邊發展銀行經驗和教訓的同時,也正不斷探尋自身的發展模式。不僅更加看重對基礎設施的投資、加強互聯互通,在設置“非常駐董事會”等內部機構建設方面也進行了創新。
中國財政部部長肖捷也此間指出,亞投行在各成員的鼎力支持下,高效完成了建章立制和組織架構搭建,已成為多邊開發體系的重要一員。亞投行秉承精簡高效的運作模式,在推動可持續基礎設施發展、動員私營資本、有效響應客戶需求等方面具有后發優勢。
業務領域拓展
支持亞洲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是亞投行的一項重要任務。可持續基礎設施投資、跨境互聯互通、動員更多私人資本參與亞投行,代表著亞投行未來發展的3個跨部門重點領域。
配合此次年會,亞投行批準了3個總額約3.24億美元的新投融資項目。一個是向印度基礎設施基金提供1.5億美元的股權投資,另外兩個是與世界銀行等聯合實施的融資項目。截至目前,亞投行開業以來實施的投融資項目共計16個,金額達24.9億美元,分布于交通和能源兩大領域。
具體來看,亞投行方面希望通過這筆對印度的股權投資來擴展項目來源。對印度來說,這筆投資會幫助該國吸引來自全球的長期投資者。而格魯吉亞巴統市繞城公路項目是亞投行對格魯吉亞提供的首份貸款。格魯吉亞第一副總理兼財政部長庫姆西什維利對此表示,格魯吉亞是連接歐亞大陸的地理要塞,推進當地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對加強歐亞地區的互聯互通至關重要。
亞投行在年會期間還公布了一份有關支持“亞洲可持續能源戰略”的聲明。該聲明指出,能源戰略為亞投行投資能源項目設立了明晰框架,將促進亞洲數以百萬計民眾獲取清潔、安全、可靠的電力。為落實這一戰略,亞投行支持成員履行《巴黎協定》相關承諾,包括支持成員基于《巴黎協定》的“自主貢獻”等能源投資計劃。
金立群對此解釋稱,亞投行是《巴黎協定》的推動者和支持者,將努力幫助成員實現《巴黎協定》相關減排目標,向低碳社會轉型。
堅持合作共贏
亞投行的成立和運營對提升亞洲乃至全球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水平,促進經濟復蘇和可持續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這一過程中,“合作共贏”理念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金立群在開幕致辭中曾表示,應對如城鎮化快速發展、基礎設施缺口大、氣候變化和環境惡化等挑戰,不是由任何一個國家或機構單獨承擔。亞投行將通過投資基礎設施和其他富有創造力的領域來支持經濟和社會發展,協助應對這些挑戰。
在閉幕介紹主要會議成果的記者會上,金立群再次強調了基礎設施建設中各國合作的必要性。“我們認為所有國家應該團結合作,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獨自解決基礎設施問題。我們不會也無法獨自改變全球軌跡,將與成員、伙伴一起,為建設可持續未來盡自身努力。”
對于亞投行未來的發展,此次參會的中方代表團也表達了期待。中國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表示,希望亞投行展示其作為21世紀新型多邊開發銀行的獨特性和創新性,為現有多邊開發體系增添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