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魯甸地震災區,年重一條條鄉村公路布滿山間,建補交通把一個個分散布局的齊交區提前實圈村落逐一串連,記者深切地感受到災區的通短道路變寬了,平坦了,板魯暢通了,甸災交通基礎設施極大改善了。現兩“經過3年恢復重建,年重全縣改擴建、建補交通新建公路512公里,齊交區提前實圈形成貫通災區的通短高速公路環線和救災生命通道,提前實現了‘兩小時交通圈’。板魯”魯甸縣交通運輸局副局長唐軍高興地說。甸災
魯甸縣地處烏蒙山連片貧困地區,現兩貧困面大、年重貧困程度深,長期以來的交通基礎設施歷史欠賬成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瓶頸。3年多前,破壞性極大的魯甸6.5級地震突然來襲,全縣道路交通基礎設施不同程度受損。如今,魯甸災區一大批事關長遠發展的重大交通基礎設施相繼建成,有效破解了長期制約災區發展的瓶頸問題。
光明村是魯甸地震重災村之一。經過3年恢復重建,以前寬窄不均、晴通雨阻的通村山路已經變成了6.5米寬的柏油路,從山腳一路攀爬連接到半山腰處的村公所,一條條硬化村組公路通往各家各戶。“現在光明村通村公路、村組道路全部打通,硬化里程超過50公路。不僅解決了8000多群眾的出行難題,還夯實了花椒產業的發展基礎。”光明村村主任肖慈勤如是說。
西屏村是龍頭山鎮最偏遠的行政村。曾經的通村砂石路彎急坡陡道路崎嶇,從集鎮到村上至少需要2.5小時車程。如今,蜿蜒于深山峽谷間的55公里翠屏環線公路全部硬化通車,沿線的翠屏、銀屏、龍井、八寶、西屏等5個行政村出行條件極大改善,從最遠的西屏村到鎮上只需1.5小時車程。
火德紅“手爬崖”天塹變通途、龍頭山腰店子“二十六道拐”成功打通、甘家寨隧道投入使用……通過3年恢復重建,魯甸災區擴建、新建國省干線公路3條57公里、重要通道5條283公里、農村公路22條172公里。隨著沙壩至樂紅公路、江底至火德紅公路等重要縣鄉道項目建設完工,縣內“文桃茨壩區、江底片區、龍樹片區、龍頭山片區”4個片區實現互聯互通。此外,還建成大山包一級公路魯甸段,都香高速公路將途經重震區并在龍頭山鎮開口,形成了貫通災區重震區的高速公路環線和救災生命通道。
“地震以前,全縣公路建設規劃只有100多公里,真沒想到3年恢復重建就建成了500多公里,災區提前實現了‘兩小時交通圈’。” 魯甸縣交通運輸局副局長唐軍介紹。現在,不管是從魯甸縣城至各鄉鎮,還是從集鎮至所轄行政村,甚至相隔最遠的兩個鄉鎮之間,均實現兩小時車程內到達。(云南網 云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沈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