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月17日電 (記者 陳杭 杜燕)北京市法院五年審結各類商事糾紛726812件,北京保護加大產權司法保護力度,法院紛萬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年審實施全流程網上辦案等35項改革舉措,結商加強五年來商事案件平均審理期限縮短19.6%,事糾司法首次執行案件用時壓縮61.6%,余件鑒定評估用時壓縮88.8%。產權
1月17日,北京保護在北京市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上,法院紛萬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寇昉作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時提到上述內容。年審
商事案件審理期限平均縮短19.6%
寇昉在介紹北京法院過去五年工作時強調,結商加強北京市法院充分發揮商事審判保障產權、事糾司法穩定預期的余件作用,優化營商法治環境取得突破性進展。產權成立北京國際商事法庭,北京保護建設國際商事糾紛一站式多元解紛中心,上線全國首個金融案件多元解紛一體化平臺,被商務部評選為“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最佳實踐案例”,五年審結各類商事糾紛726812件,加大產權司法保護力度,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50個服務發展案例入選全國典型案例。
為降低商事主體糾紛解決成本,北京市法院實施全流程網上辦案等35項改革舉措,五年來,商事案件平均審理期限縮短19.6%,首次執行案件用時壓縮61.6%,鑒定評估用時壓縮88.8%,在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中,北京法院司法程序質量指數居全球第一。
據悉,司法程序質量指數是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估中,“執行合同”指標項下的一個具體指標。“執行合同”指標評估的是各經濟體法院系統質量和效率,又被稱為“法院競爭力指標”。“執行合同”指標中的司法程序質量指數,是對法院結構、案件管理、法院自動化和替代性糾紛解決等方面的綜合性評價。北京法院智慧法院建設、完善智能隨機分案、加大電子化案件管理、互聯網審判等舉措,得到了世行的高度肯定,連續兩年位居該項目第一位,被世行評價為這一領域的“全球最佳實踐者”。
破產重整救活企業46家
寇昉說,為完善市場主體救治和退出機制,北京市設立北京破產法庭,集中管轄破產案件,五年來通過破產重整救活企業46家,引入投資1500多億元,化解債務5500多億元,為9萬余名職工穩住就業。
據悉,北京破產法庭于2019年1月成立,管轄范圍為全市的公司企業強制清算、破產案件及衍生訴訟案件、跨境破產案件等。
讓法治成為最佳營商環境
當天,北京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朱雅頻向大會作北京市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時指出,過去五年,北京市檢察機關以法治方式穩企業、保就業。把握經濟發展內生法治需求,依法起訴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犯罪15697人,妥善辦理各類侵害企業產權與合法權益案件,監督撤銷涉民營企業刑事訴訟“掛案”412件,讓法治成為最好的營商環境。
為依法保障和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按照最高檢統一部署,北京市檢察機關針對刑事訴訟過程中一些案件既未撤案又未移送審查起訴,因長期擱置影響企業健康發展問題,自2019年起持續開展涉民營企業刑事訴訟“掛案”專項清理工作,防止企業身陷訴累。
推進企業合規改革保市場主體
朱雅頻表示,北京市檢察機關堅持依法保障企業權益和促進守法合規經營并重,以推進涉案企業合規改革保市場主體,建立完善合規必要性審查、第三方監督評估等配套機制,出臺知識產權、稅收、證券等類案合規辦案指引,辦理企業合規案件82件148人,涉上市企業5個、科創屬性企業30個,依法對65人作出不起訴、捕后變更強制措施、提出寬緩量刑建議等處理決定,避免辦了案子、垮了企業、失了就業,推動“法治元素”成為企業“發展要素”。
涉案企業合規改革方面,最高人民檢察院于2020年啟動涉案企業合規改革試點工作,要求試點檢察機關在辦理涉企案件中,依法“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訴的不訴、能不判實刑的提出適用緩刑的建議”,同時結合辦案督促涉案企業作出合規承諾并積極整改,避免辦了一個案子、垮掉一個企業、下崗一批職工,助力構建法治化營商環境。2021年3月,北京被確定為第二批試點地區。
北京市檢察院推動出臺《關于建立北京市涉案企業合規第三方監督評估機制的實施辦法》,聯合市工商聯等16家單位成立北京市涉案企業合規第三方監督評估機制管理委員會,完善企業合規必要性審查及相關配套規定,為促進企業違法犯罪溯源治理、提升企業合規法治化水平提供北京樣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