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清明假期的假日經濟到來,在這個春意盎然、央廣欣欣向榮的時評季節,人們踏青出游,提振盡享春日美好時光。消費消費新活假日經濟也呈現出勃勃生機。⑦正
近年來,激活我國假日經濟規模持續擴大、花樣結構不斷升級、假日經濟消費方式日益多樣。央廣僅以今年春節假期為例,時評經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提振全國國內出游5.01億人次,消費消費新活同比增長5.9%;國內出游總花費6770.02億元,⑦正同比增長7.0%。激活各級市場主體持續升級消費模式、擴大消費規模、提升消費質量,除傳統的出行、餐飲、酒店住宿等假日消費外,民宿民俗、文創產品、出行裝備等假日消費也明顯增長。
在湖畔草坪露營休閑的人們
壯大假日經濟,首先要把保障公民休息休假權利落到實處。去年修訂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決定,自2025年1月1日起,全體公民法定節假日增加2天,其中春節、勞動節各增加1天。中辦、國辦前不久印發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也特別強調,要保障休息休假權益,鼓勵帶薪年休假與小長假連休,實現彈性錯峰休假。國家層面已釋放鮮明政策導向,一些地方性假日也為人們假日消費提供了更多選擇。譬如,農歷“三月三”,海南、廣西多個市縣放假通知讓網友們羨慕不已;云南西雙版納和德宏兩地將在潑水節期間放假,當地群眾與來自遠方的客人共慶傣歷新年。最近,一些高校也明確放春假時間,探索中小學春秋假的提議也同樣讓人期待。結合自身實際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給心靈放假、給身體“充電”,假日經濟能夠為人的全面發展提供更好的滋養。
正在挑選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創產品的游客
壯大假日經濟,要走出單一化瓶頸、打破同質化桎梏,以高質量供給創造有效需求。近年來,隨著公眾的旅游出行視野從一、二線城市轉向三、四線城市甚至鄉鎮,一些地區正通過挖掘本地特色資源,以獨具特色的地方風土人情、風味,打造出一個個令廣大游客心向往之的“網紅打卡地”,引來一波又一波“回頭客”。同時,很多城市推出假日文化和旅游消費券,深化線上線下、商旅文體健多業態消費融合,進一步激發了消費者假期出游意愿和消費熱情。各地要充分發揮市場主體積極性,強化創意先行、技術賦能和精細化運營,不斷優化消費環境,壯大假日消費。
“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假期大規模人員跨境、跨區域流動,容易出現交通擁堵、景區“超載”等問題。相關部門要樹立“一盤棋”意識,充分調動航空、鐵路、公路等各類運力資源,持續優化交通線路,提高運輸效率;通過拓展旅游景區景點、文博單位服務項目、合理延長經營時間等舉措,提升接待能力,為廣大游客提供更加人性化服務,創造更多便利。(央廣網特約評論員 濟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