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4月1日),明升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CFLP)發布報告。暗降該報告顯示,抗通3月PMI為53.4%,脹依環比上升1.2%。然艱
這一數據表明,明升3月PMI結束連續三個月的暗降下行趨勢,出現小幅回升。抗通
匯豐中國同日公布3月份中國制造業PMI指數,脹依從2月份的然艱51.7%升至51.8%。業界認為,明升盡管這一數據升幅較弱,暗降但是抗通在趨勢上同中國官方PMI一致。
中金公司報告則稱,脹依3月份PMI上升幅度小于往年,然艱相比較而言是一種明升實降。該報告指出,與今年前兩個月經濟初步放緩的跡象一致,3月PMI顯示出政策緊縮效果已經體現在實體經濟上。
投資增速拉高PMI
3月PMI環比上漲1.2個百分點,從各分項指數來看,同上月相比,采購量指數、進口指數、購進價格指數回落,其中后兩個指數回落接近2個百分點。其余各分項指數有所上升,其中積壓訂單指數、產成品庫存指數上升幅度較大,超過4個百分點。
從PMI分項數據來看,本月新訂單指數為55.2%,比上月回升0.9個百分點。從結構上看,有升有降,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計算機及通訊器材制造業新訂單指數一直保持高位,3月又現強力回升;而能源及基礎性原材料制造業需求不升反降。
在出口方面,新出口訂單指數回升1.6個百分點,至52.5%,顯示外需市場也有較強恢復。分行業看,通用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等行業高于50%,而機電產品也一直在中國出口中占據半壁江山。
有關專家對《每日經濟新聞(微博)》記者表示,3月PMI小幅度回升,很大程度上源于1~2月份投資仍然保持了一定的增速。
經濟回暖不明朗
對于PMI的回升,多數分析師和機構都認為,這并不代表中國經濟已經擺脫趨降態勢,經濟回暖形勢并不明朗。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經濟活動短期內趨向于活躍,主要表現為工業生產方面,尤其是與投資相關的工業生產活動有可能增長較快。近幾個月消費增長有所減緩,未來各類消費品生產增長或減弱。
國研中心專家張立群認為,1~2月份投資增長高位穩定,出口與消費增長均現回落,總需求增長水平降低。如果庫存在未來再出現調整,經濟增長仍有趨降的可能性。新出口訂單指數提高、購進價格指數降低,對企業經營具有積極意義,但還需繼續觀察。
此前PMI連續下降三個月,包括3月的弱勢回升,都顯示此前一系列為抑制物價和調整結構的緊縮政策已作用于實體經濟,政策環境未來可能也會稍顯寬松。
連平分析說,未來貨幣政策工具調整的頻率會有所下降,方式會更靈活。他認為,下半年CPI會回落,出于前瞻性考慮,下半年持續加息的必要性明顯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持續高頻率調整也會下降,但是公開市場操作尤其是央票力度會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