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泉州大劇院開門迎客 歌劇《馬可·波羅》正式與市民見面
閩南網7月1日訊(福建日報新媒體·閩南網記者陳玉玲吳圳烽文/圖)700多年前,泉州馬可·波羅從泉州出發,大劇踏上“海上絲綢之路”歸鄉;700多年后,院開馬可·波羅以歌劇的門迎民見面形式,再次回到泉州。客歌可波昨晚,劇馬被稱為“四朵花瓣”之一的羅正泉州大劇院正式交付并投入使用,揭幕歌劇《馬可·波羅》盛大上演,式市在近三個小時的泉州時間里,演出多次博得全場千余名觀眾的大劇熱烈掌聲。
大劇院正式投用 年度運營場次達140場
當晚,院開中演演出院線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門迎民見面泉州大劇院董事長張利從泉州市公共文化中心投資運營有限公司董事長蔡自力手中接過象征泉州大劇院運營管理權的客歌可波“金鑰匙”,宣告“四朵花瓣”之一的劇馬泉州大劇院率先正式交付并投用。
參加開幕式的羅正領導合影
剛剛投入使用的泉州大劇院,是泉州市級重點文化建設項目,以“海絲樂章”為設計主題,建筑外立面設計和室內設計充分展示海洋元素疊浪與海面波光等設計元素,體現出泉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城市的文化特點。大劇院總建筑面積4.34萬平方米,擁有一個1442座的歌劇廳、一個492座的音樂廳,以及大、中、小共三個排練廳、臺詞排練室、化妝間、藝術展廳、琴房等。劇院內配備了達到國際先進標準、并廣泛應用的設施設備,是目前閩南地區規模最大、功能最完善的現代化專業劇院。
根據計劃,泉州大劇院首個運營年度的演出場次將達到140場,每年舉辦講座、工作坊、展覽等各類藝術教育活動不少于40場。泉州大劇院開幕演出季將持續一個多月,以“遇見大師”、“時尚先鋒”、“大美中華”、“戀上音樂劇”四大主題展開,不僅有原創歌劇《馬可·波羅》,還將有來自國內外的11臺19場精彩演出,包括中國東方歌舞團大型歌舞晚會《美在東方》、著名鋼琴家李云迪鋼琴獨奏音樂會、百老匯原版音樂劇《綠野仙蹤》等。
歌劇《馬可·波羅》演出現場
歌劇《馬可·波羅》演出現場
升級版歌劇 在泉州盛大上演
原創歌劇《馬可·波羅》,用中文演唱,講述了十三世紀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自“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往返中國的傳奇經歷,充滿著波瀾壯闊的史詩格局和蕩氣回腸的愛恨情仇。
該劇主創陣容強大,包括英國倫敦科文特花園皇家歌劇院前歌劇總監卡斯帕•霍爾滕、德國作曲家協會會長恩約特•施耐德、當代中國詩壇具有重要影響力的詩人之一的韋錦、國際華人指揮大師湯沐海、倫敦奧運會閉幕式多媒體創意總監盧克•霍爾斯等。來自多國的實力歌唱家、60多人的合唱團、30多位群演和舞蹈演員、60多人的樂團編制組成臺前幕后超過200人的國際化演出陣容。泉州市閩南民間舞蹈歌舞傳承中心的優秀演員們亦受邀加盟,與國際團隊碰撞出不一樣的藝術火花。
歌劇《馬可·波羅》演出現場
“《馬可·波羅》的主創,從原先的導演、舞美、設計到作曲,都由外國的藝術家擔任。當中國編劇老師把劇本翻譯成英文后,他們看完都覺得很不可思議。”該劇復排導演施晶芙說,因為東西方文化的差異,雙方進行了磨合,這部劇不僅還原了當時的情景,更重要的是反映了東西方文化的融合。今年9月份,該劇將受邀為“海上絲綢之路終點”——意大利卡洛費利切歌劇院2019-2020年演出季揭幕。
歌劇《馬可·波羅》演出現場
歌劇《馬可·波羅》演出現場
“馬可·波羅經由‘陸上絲綢之路’到中國,在這里待了17年。在我的劇本中,他從泉州乘船出發,回到了威尼斯。”該劇的編劇、詩人韋錦表示,馬可·波羅把“陸上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走了個遍,泉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這部劇在泉州演出意味深遠。他說,為了給泉州觀眾帶來更好的觀賞效果,這部劇在去年的基礎上進行了升級,更多發揮了中方主創團隊的力量,希望把古典語言的美和現代詩歌的美有機結合起來,讓漢語的美在指揮家、音樂家的口中長出翅膀,充分發揮出歌劇的藝術特點。
責任編輯:凌芹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