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8月27日電 (張君 張顥嚴 李思恩)“我想先問一下各位新同志,脫胎換骨有多少人知道我們風力滅火機的劉志性能參數?又有多少人知道我們的戰術戰法分為哪幾類?”這樣的一幕發生在南平市森林消防大隊的訓練場上,二中隊中隊長助理劉志平作為專司滅火行動的平年教員,他正在為新入職的勇當消防員進行著“下隊第一課”。
“我可能沒有天賦,森林但是消防我還是能再拼一拼”
今年31歲的劉志平先后獲得個人三等功2次,嘉獎8次,尖兵優秀士兵2次,脫胎換骨優秀士官3次。劉志
13年前的平年冬天,劉志平從土生土長的勇當廣東背起行囊踏上了開往福建的列車。初到警營的森林劉志平,一口廣東口音總顯得與周遭人有些生疏,消防在新兵連,尖兵大家從來有沒有把這個“四肢無力,脫胎換骨跑步費勁”的新兵和未來的比武尖子聯系在一起。
深知能力差距的他在下連隊之初便打下了吃苦的準備。“沒辦法,誰讓我不像他們那樣有天賦呢,可能我就得這樣一遍一遍地嘗試吧。”就是這樣看似沖動的決定,一堅持就是13年。“我把自己的訓練分為上中下,不斷循環,周天作為空擋來調整。”所謂“上中下”就是上肢力量、核心力量、下肢力量,知識儲備有限的他在各式各樣的書籍中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答案。
經過不懈的努力,沉寂了1年后,劉志平“脫胎換骨”。在2011年支隊“火焰藍”比武負重五公里越野科目中,他以18分15秒的成績奪冠,獲得比武尖子成績第一名。他說,“賽場如戰場,唯有不斷挑戰自己的極限,才能找到突破的方向。”
劉志平除了加強基礎體能訓練外,還不斷提升業務技能水平,多次被大隊選送參加各類專業技能培訓,先后取得了地震搜集技術中級、高級證書、繩索救援技術證書、紅十字救援員證書等10余項專業技術證書。多年來,他把自己所學的專業技能知識和怎么提升自身素質要領向大家毫無保留,傾囊相授為大隊帶出了一批批過硬的技術骨干。
“我沒有選擇,那時候有更多人需要我”
2019年12月5日,廣東省佛山市發生森林火災。總隊立即下達指令,命令南平支隊前往廣東進行跨區域綜合救援。劉志平先前因為工作沖突,與未婚妻的婚禮已不止一次往后推遲,接到命令后,他沒有絲毫遲疑,立即撥通了未婚妻的電話。在電話中劉志平沒有來得及多說幾句話,便立即跟隨隊伍星夜馳援,從閩北大地到珠三角大地遂行滅火作戰。
到達任務區域時已是火光沖天,由于林木茂盛、風向不利,任務十分艱巨。撲打懸崖火時,因山崖陡峭,石塊夾雜著火炭不斷往山下滾落,眼看就要形成有規模的下山火。關鍵之時,劉志平主動請纓同其他24名指戰員作為先鋒兵分兩路迅速投入艱苦戰斗,同時看準有利時機,以灌木叢為依托,采取“一點突破、兩翼推進”的戰術協力阻擊火頭。最終經過徹夜的英勇奮戰火場實現“三無”,山腳下的30余戶村民轉危為安。
劉志平(左)在執行任務中。南平森林消防 供圖從事森林消防工作13年以來,劉志平先后參加“10.1”湖北孝感跨區域增援、“12.5”廣東佛山森林火災撲救任務、“6.28”邵武市下沙抗洪搶險、“3.21”馳援廣西梧州空難及各類綜合救援任務千余次,成功解救被困群眾百余人,為國家和人民群眾挽回了巨額財產損失。
劉志平和戰友們在執行任務中。南平森林消防 供圖“既然給了機會,我必當全力以赴”
專業技術重在傳承,在抓好個人業務素質的同時,他覺得自己有責任也有義務做好傳幫帶工作。每次組訓過程中,劉志平始終堅信“身教重于言傳”,要求大家要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訓練場上的劉志平是敢打敢拼的“拼命三郎”,場外則是位積極學習、刻苦鉆研業務的“有心人”。記得有一次問起他為什么這么努力的時候,他笑著說:“因為我比別人更笨一點,所以可能我就要比別人多花一點時間去學吧!”
2018年,轉制改革的號角吹響,大家脫下“橄欖綠”,穿上“火焰藍”,職責使命也由單一的防滅火轉為以“全災種、大應急”的綜合救援任務。在改革轉制期間,有個別隊員出現思想波動,劉志平常常以一個“知心大哥”的身份和大家談心交心,用自己的真誠堅定大家對改革信心,用自己的實在事、大白話換來隊伍的凝聚力,為整個中隊樹立了良好風氣。
“我也很想回家,但這里又何嘗不是家呢”
“我唯一愧疚的是已經有7年沒有回家陪家人過一次春節,愧對父母。”2022年劉志平的兒子出生,但他所在的中隊被上級派往廣東肇慶執行跨省駐防任務,無法在妻子身邊照顧。結婚以來,他和妻子在一起的時間屈指可數,妻子每次給他打電話,他不是在救援,就是在忙工作。父母年紀大了,身體不好,都是妻子一人擔負起照顧孩子、照顧家庭的責任。
“家里都有我,你安安心心工作,平平安安回來就成。”從他鄉遇故知的相遇,到志同道合地組建家庭,妻子一路與劉志平風雨同舟,而劉志平也真心感激妻子的犧牲與支持。于他而言,家人始終是他鐵漢柔情的牽掛,認真訓練、參與比武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是消防應急救援職責,也是為了出任務時能讓家人少一分擔憂,更是他對妻子所給予的支持理解的最好回應。
劉志平坦言,每次圓滿完成任務后,自己都開心得無以言表,永遠忘不了撤離時,群眾夾道歡送的場景。“雖然我們滿身‘狼狽’,但內心充滿了榮譽感和神圣的使命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