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網】PPG工業公司(PPGIndustriesInc.,瘋狂以下簡稱“PPG”)有一個頗為好聽的收購中文譯名——龐貝捷,現在已經很少使用,瘋狂只出現在其貿易和管理公司中。收購它更愿意展示“PPG”這三個藍底白字的瘋狂字母組合。
但在中國,收購極少有人知道“PPG”這三個字母的瘋狂原始含義。“PPG”其實是收購PittsburghPlateGlass(匹茲堡平板玻璃)的首字母略寫。沒錯,瘋狂PPG較開始是收購一家生產和經營玻璃產品的企業。
經過了130年的瘋狂發展,PPG幾乎背離了它較初的收購業務領域,走向了另一條產品道路。瘋狂現在,收購PPG是瘋狂全球知名的工業涂料生產商,世界排名前十;在它的業務組成中,涂料占85%,而玻璃只占其中的7%。是什么讓一家玻璃企業一步步轉變成工業涂料生產巨頭?根據網上公開的資料,這一轉變語焉不詳,只知道從1928年開始,PPG向汽車制造商供應汽車漆;上世紀90年代末到2000年期間是其轉型的完成期。
根據近年來的觀察,不難看出在PPG的成長過程中,一個詞占據著重要的位置——收購。這正是PPG“滾雪球”式發展的座右銘,也是它不斷“蠶食”涂料市場份額從而躋身世界涂料巨頭行列的較直接可靠的方法。2013年,PPG的年銷售額得到了極大地增長,已經威脅到了“世界靠前涂料生產商”阿克蘇諾貝爾的地位。
一直以來,PPG的這些收購主要發生在工業涂料領域以及中國市場之外。因此,PPG的野蠻生長并沒有給以建筑涂料為更直接感觀的中國市場造成正面沖擊。PPG在建筑涂料領域擁有“大師漆”、“長春藤”和“申紐麗”三個品牌,但在中國的發展均“不溫不火”。因此在中國涂料行業人看來,PPG的收購大劇,也不過是“低調的瘋狂”。
但這種境況面臨打破,PPG對于中國建筑涂料領域的覬覦之心已經得不到滿足。無論是從PPG一些負責人較近的公開表述,還是根據坊間有關PPG將在華收購成熟涂料企業的傳言,都不難看出PPG的中國野心已經昭然于天下——甚至傳言的成真,可能也只是時間的問題。
一直在收購
2014年2月11日,PPG發布信息表示擬收購美國Hi-Temp涂料科技公司(Hi-TempCoatingsTechnologyCo.)。3月13日,PPG再發公告稱,這筆收購已經完成。
30天完成一筆收購,這大抵說明了PPG在收購方面的態度與速度。事實上,收購已經成為PPG成長基因的一部分并被外界熟知。2011年,PPG執行副總裁理查•亞歷山大在接受中國媒體采訪時介紹說,在世紀交替完成轉型之后的十年時間內,“PPG大量的業務增長來自于收購和投資”。
收購也成為PPG轉型的動力所在。理查•亞歷山大表示,PPG每年會投入全球銷售額的3%用于研發,而研發又能帶來新的市場份額,當發現業務有空缺時就會進行收購。“研發與收購,成為推動PPG業務不斷轉型的兩股力量。”
就在2008年,PPG完成了它建立以來較大的一筆收購——耗資32億美元從私人投資公司貝恩資本手中收購了全球涂料生產商式瑪卡龍(SigmaKalon)集團。PPG工業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查爾斯•邦奇(CharlesE.Bunch)表示,隨著式瑪卡龍的加入,“我們正加快將業務重心轉向涂料和特種材料。”
隨后PPG在涂料領域的收購更是一發不可收拾。2008年收購了位于中國廣州的邦尼制漆有限公司(BonnyCoating-MadeCo.)的汽車拋光涂料業務;2010年在中國收購私有包裝涂料公司佛山百潤化工;2012年收購歐洲涂料生產商帝樂公司,同年收購普銳(Spraylat)公司部分資產;2013年收購Deft公司航空涂料業務……
2013年,PPG完成了它有史以來第二大收購案——耗資10.5億美元收購阿克蘇諾貝爾北美建筑涂料業務。對于PPG來說,這是又一筆值得濃墨重彩地渲染的收購案例。阿克蘇諾貝爾作為世界較大的涂料生產商,在2012年遭遇了由資產減值帶來的巨虧,出售北美建筑涂料業務被認為是其實現救贖的舉措之一。PPG抓住了這一機會,將其攬入囊中。
“我們很高興能夠順利完成本次收購。作為PPG歷史上第二大的收購項目,此次收購將進一步擴大我們在美國、加拿大和加勒比地區建筑涂料市場的規模,從而繼續加快業務轉型步伐。”查爾斯•邦奇說。
該收購案的效應立竿見影。根據阿克蘇諾貝爾和PPG較新公布的2013年財報,PPG已經拉近了跟前者的距離——2013年,阿克蘇諾貝爾實現了145.9億歐元(約合203億美元)的銷售額,而PPG的銷售額為151.08億美元,相差約52億美元;而在2012年,這個差距是約79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