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起,北京北京市教委支持部分高水平職業院校與示范高中、貫通本科院校、培養國內外大企業合作,項目型人開展貫通培養試驗項目,招生質量打通從中職到本科的院校養更上升通道,為北京市培養更多高質量技術技能型人才。擴至截至今年,所培招生院校已擴至15所,多高2019年計劃招生4020人。技術技
2019年計劃招生4020人
今天,北京是貫通北京市中考最后一天,一批當年參加了中考后乘上“貫通號”而無需參加高考即有機會升入本科的培養近400名學子,在北京財貿職業學院校本部舉行貫通培養試驗基礎教育階段轉段季活動。項目型人
在今天的招生質量活動現場,學生們展示了過去兩年中在基礎教育學段的文化素養,同時學校舉辦“貫通號”登車儀式,學校領導和來自二級學院的師生代表共同迎接學生們,開啟人生新的旅程——貫通高職學段。
2014年起,北京市教委支持部分高水平職業院校與示范高中、本科院校、國內外大企業合作,開展“2+3+2”模式貫通培養項目,打通從中職到本科的上升通道,形成了人才成長的“立交橋”,讓學生不再有升學壓力,有更多自由的時間做自己喜歡的職業,為北京市培養更多高質量技術技能型人才。
北京市教委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招生模式分為高職院校招生、中職學校招生、本科院校招生三種模式。
高職院校招生模式為“2+3+2”,即前2年在高職院校接受基礎文化課程教育(示范高中協作培養),中間3年在高等職業院校接受專業課程及職業技能教育,最后2年在北京市屬本科高校接受本科專業教育。(其中本科教育通過專升本轉段錄取)
中職學校招生模式為“3+2+2”,即前3年在中等職業學校接受基礎文化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教育,中間2年在市屬高校(護理專業為3年)接受高等職業教育,最后2年在北京市屬本科高校接受本科專業教育。(其中本科教育通過專升本轉段錄取)
本科院校招生模式在學段劃分上與中職學校招生模式相同,依然分為基礎文化教育階段、高等職業教育階段和本科專業教育階段。不同的是,三個階段的學習都在本科院校完成。
截至今年,貫通培養試驗的招生院校已擴增至15所,包括本科院校2所: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北京城市學院;高職院校8所: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北京政法職業學院、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北京衛生職業學院;中職學校5所:北京鐵路電氣化學校、北京市商業學校、北京市昌平職業學校、北京市豐臺區職教中心學校、北京市東城區國際職業教育學校。
北京市教委職成處負責人表示,2016年至2018年招生人數每年都穩定在3000人左右,貫通培養試驗開設的招生專業緊貼北京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近年來陸續推出的學前教育、小學教育、養老服務、軌道交通、信息安全與管理、大數據技術與應用、云財務會計、智能樓宇、文物保護與修復等專業。2019年計劃招生4020人。
貫通培養項目受歡迎
貫通培養試驗項目受到學生的歡迎。談及緣由,北京市教委職成處負責人表示,貫通培養項目的基礎文化課已逐步脫離普通高中的課程框架,重點與后續的專業課對標對表,并將職業認知和職業素養滲透其中;同時專業課教學創新課程設置和教材研發,注重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方法能力和綜合素養。部分院校依據學生的能力高低,推出了分層次教學,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與此同時,各試驗院校重視培養學生的思維發展、動手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利用職業院校豐富的實訓資源,開設了多門創新課程供學生選擇,讓學生體驗最新前沿科學技術應用的魅力,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積極創辦多種類型的學生社團,滿足學生對不同興趣愛好和文體活動的追求。
作為首批參加了北京市貫通培養試驗項目的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已有貫通學子近兩千人。學院打造因材施教的教育環境,聘請優質教育團隊,夯實貫通基礎教育,并積極搭建學生揚長教育的各類平臺,比如建立語文文化月、外語文化節、數學競賽季為代表的“一月一節一季”語數外三大主干學科競賽體系,以“看北京”、“看中國”“看世界”為主題的研學旅行實踐,以及500強企業見習日等等,為學生搭建發掘自身能力特點的平臺。
2015級會計專業學生李瀅昕表示,越有壓力越有動力,倒逼自己突破。不僅以高分拿下初級會計職稱,今后還要拿下ACCA(國際注冊會計師)。他稱,目前正在為出國深造做準備,希望自己在會計領域里能夠學貫中西,有朝一日學成歸國能為國家的發展出份力。
2017級貫通學生李響是學生會主席。他表示,原來的自己內向、成績不好、不自信,屬于被忽視的群體。然而,兩年來自己已經變得陽光、自信,是同學們信任的班長,父母也覺得自己的變化很大,更加成熟懂事。
正如貫通培養試驗項目基礎教育學段的學生們所言,“貫通培養試驗與普通高中確實不同,不僅可以學到書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我發現能有機會找到展示自我的平臺。”“各種豐富多彩的學科活動讓我樂在其中,在實踐中學習并感受快樂。”(完)(記者 杜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