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守護北京青年報記者對兒童化妝品市場進行調查后發現,兒童兒童化妝品市場魚龍混雜,化妝有些兒童化妝品套裝,品安裝在特別設計的守護“容器”里,這些“容器”常常被當做“玩具”,兒童而里面裝的化妝化妝品的許可認證卻無從查找。
近年來,品安美妝產品日益凸顯出低齡化趨勢,守護本應“天然去雕飾”的兒童娃娃們也越來越關注化妝品。相比于那風靡80后、化妝90后童年的品安“眉心一點紅”,如今的守護兒童美妝早已升級換代,種類之豐富、兒童用具之齊全,化妝絲毫不亞于成人彩妝。一些父母還會主動給孩子買化妝品,殊不知,“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兒童化妝品市場亂象屢遭曝光,化妝品致兒童過敏的新聞屢見不鮮。顏色豐富、珠光閃閃的兒童化妝品容易激起孩子興趣和探索欲望,但就像童話里王后手里的毒蘋果,美麗卻“有毒”。
不難看到,市面上有大量以卡通、童話為IP設計的兒童彩妝產品,且多以“玩具”身份打包售賣。這些自稱“兒童專用化妝品”“專為兒童設計”的產品,打著“食品級”“健康無毒”“不含激素”等口號,實則大多并未進行化妝品備案,其原料成分和使用配方與成人化妝品幾乎毫無差別,有的甚至比正規的成人化妝品副作用更強。而將兒童化妝品“藏”在玩具盒里賣,以“玩具”之名規避監管,試圖混淆產品實質以牟利的做法,無疑更具隱蔽性和危害性。
兒童化妝品安全問題,不容小覷。眾所周知,兒童皮膚屏障更為脆弱,兒童化妝品需要有更謹慎的安全考量。盡管我國相關法規和技術標準不斷完善,但兒童化妝品質量良莠不齊,仍然存在安全隱患,有待進一步完善行業標準、加強市場監管,讓兒童化妝品市場規范發展。同時,在兒童化妝品安全使用上,重在護好“最后一公里”——管住手、不亂買。沒有“妝”字號的兒童化妝品不能買,應該成為常識。購買是使用的前置環節,沒有購買就沒有傷害。追求美麗并沒有錯,但以安全健康為代價支持孩子進行“美麗大冒險”,究竟值不值得?家長尤其該牢記,在為孩子挑選產品時,安全才是頭等大事,無論何時安全都不能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