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過去的8個月里,面板價格呈現出顯著增長的局面。40吋和43吋面板的價格漲勢最猛,分別上漲了68%和59%。它們的價格甚至增長到了比上一個周期的高點(2015年4月)還要高42%,但是比上一個周期的峰值還是低一點的。由于面板短缺的態勢,無論是一般尺寸還是大尺寸面板,價格都呈現出不同幅度的上漲。比如,49吋、55吋和65吋的分別上漲了34%、16%和10%。價格擠壓了利潤,因此電視生產商紛紛有著漲價的沖動。電視廠商開始把對小尺寸面板的需求轉移到大尺寸面板上,以豐富其產品系列,因為他們相信大尺寸電視能夠帶來更好的利潤和更好的供應。因此,40吋和43吋面板的需求減弱了,尤其是在中國,49吋、50吋、55吋和65吋甚至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65吋面板上漲了10-15美元,一些面板生產商甚至想把價格提高到一年前。
一般尺寸面板價格的急劇增長給電視生產商的財務方面帶來了巨大壓力。尤其是底層的電視生產商,如今十分猶豫是否要囤積更多面板,因為如此高的價格已經觸及了他們的底線。面板生產商現在需要更理智地處理面板價格,如果他們想在這個傳統的淡季維持需求或者縮小價格矯正帶來的影響。在中國市場,對于電視廠商來說,49吋和更大尺寸的電視還是有利潤可圖的,但是也很微薄;對于某些65吋的“戰斗”型號,則是賠錢的生意。電視廠商需要提高銷售價格來補償越來越高的面板價格,但是中國相關負責機構指出“提價”的行為并不是很合理。電視廠商如今正在度過一段艱難的日子,因為他們并不能輕易地提價。另外,夏普停止對三星和海信供應面板的決定以及面板供應基地的改變,還有夏普電視的出貨量表現,都成為了近期面板供需前景和面板價格趨勢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