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越大越安全,比轎很多人都有這樣的車安“主觀印象”。
就好像一個奔跑中的全美小孩和成人撞到了,受損更大的國交肯定是小孩。不過汽車畢竟是數據說法一個很復雜的現代工業品,車身結構、支持底盤設計、比轎主動操控性甚至品牌代表著的車安車主性格等等,這些都可能會影響到汽車安全。全美
一個比較典型的國交問題是:奔馳smart和吉利豪越,誰更安全?
對這樣的數據說法問題,鍵盤俠們會從物理學、支持汽車設計學、比轎材料學、車安心理學去試著分析,全美不過估計很難分析出確切的結果。事實勝于雄辯,最有效的辦法,莫過于來自權威部門的公路行車大數據了。
在美國,就有這樣一個機構——IIHS(Insurance Institute for Highway Safety,美國公路安全保險協會),是由保險公司出資設立的一個非營利性組織,成立于1959年,總部設在弗吉尼亞州阿靈頓。自成立之初,就致力于降低機動車碰撞事故數量,減少事故造成的傷害和減小事故造成的財產損失。
IIHS經常會發布一些車型的碰撞成績,被奉為世界上最權威的評測之一。比如25%小截面副駕駛碰撞測試,就是IIHS的首創,目前已經被廣泛被業內外認可,從而倒逼車廠改進技術,提升安全性。
不過IIHS最吸引眼球的發布,還是始創于1989年的每隔三年一次的“美國地區車型死亡率”,這一數據只包括司機死亡,因為每輛車乘載的人數不同。每逢這一數據發布之時,各大車企無不心驚膽戰,生怕數據會“打臉”。
?
零死亡率,豪華SUV大勝
最近一次該發布在2020年,統計來源2015-2018期間上市的車型。為了讓數據盡可能的真實可靠,這些車輛必須在2015年至2018年期間至少有10萬臺的上牌量。
在前20名駕駛員死亡數目最少的車型中,其中前7名做到了零死亡率。它們分別是GMC Yukon XL、英菲尼迪QX60、路虎攬勝極光、雷克薩斯NX 200t、梅賽德斯-奔馳C級、保時捷卡宴和大眾高爾夫。
非常有意思的是,在這些優勝者當中,除了大眾高爾夫之外,其余全部屬于豪華品牌;除了奔馳C級之外,其余獲勝的豪華品牌車型全部是SUV;除了英菲尼迪QX60之外,其余豪華SUV全部是四驅。
那么是不是可以得出結論:在安全性方面,SUV>轎車、四驅>兩驅、豪華品牌>普通品牌?
至于大眾高爾夫這一“反常態”的車型存在,只能說高爾夫不愧是神車,要不怎么找不到第二個例子呢?值得注意的是,這次統計的高爾夫為第7代車型,誕生于MQB平臺,整車結構采用85%的高強度鋼板,其中超高強度鋼板比例達28%。
?
小車發生事故更危險
IIHS基于真實世界事故數據統計的駕駛員死亡率,支持“小車發生事故更危險”的說法。
在此次死亡率數據統計的所有車型中,死亡率最高的20款車型中,小型車和微型車占了15款,而死亡率最低的20款車型中,大多都是尺寸更大的車型。根據總死亡率車型的數據對比可以發現,超大型SUV的總死亡率最低,每百萬輛登記車輛年死亡人數為15人;而微型車每百萬輛登記車輛年死亡人數卻高達82人,是超大型SUV的5倍還多。
死亡率最高的20款車型中,大多都是一些像日產、現代、福特之類的中低端品牌車型。
IIHS也在報告中對這一現象進行了分析:
“在其他條件一樣的情況下,處于更大、更重的車輛中的乘員,會比那些身處于更小、更輕的車內的乘員受到更好的保護。尺寸和質量均會影響車內成員在事故發生時的受力。而受力的大小直接關系到受傷的風險。”
有意思的是,IIHS還在報告中回憶了一段2009年的一次有意的“跨級別碰撞PK”測評,一輛是SMART(微型車),一輛是本田飛度(小型車),一輛是豐田雅力士(小型車),盡管這三款車均取得了IIHS的小重疊正面碰撞中“優秀”評價,但是三款車在與中型車的碰撞中表現都很糟糕(Poorly)。
所以,關于“奔馳smart和吉利豪越誰更安全”的話題,應該沒有爭議了。
?
轎車死亡率是SUV兩倍
關于“SUV和轎車誰更安全”也是大家經常爭議的話題。一方面SUV的外觀確實給人更安全可靠的感覺,另一方面SUV過高的重心也被認為更容易翻車。
IIHS的發布的數據表明,在每百萬輛登記乘用車的單方交通事故中,SUV的死亡人數為159人,而轎車的死亡人數為405人;在每百萬輛登記乘用車的雙/多方事故中,轎車的死亡人數為683人,SUV的死亡人數為291人。所以說,無論單方事故還是雙/多方事故,轎車的死亡率都比SUV車型的死亡率高2倍還多。
尤其是那些豪華品牌的SUV,顯得更為安全。7款零死亡率的車型中,豪華SUV就占據了5個名額,這無疑是最有力的證明。豪華SUV在安全配置方面更為齊全,安全輔助功能也要更加豐富。并且豪華車型往往在車身用料方面成本也更高,具備更高的車身剛性。
寫在最后
IIHS給出了三條結論,1. 車越大越重越安全。2. 發動機艙越長越安全。3. 在車對車碰撞中,重量至關重要。
但是,為了“在碰撞中取勝”而可以將車子越做越大、越做越重并沒有意義,這無疑是另一種毫無意義的內卷。比如,目前燃油車在和新能源車碰撞中也處于全面劣勢,HLDI(美國公路損失數據協會)曾經比較過同車型的混動版和常規動力版的受傷率(二者僅僅重量有區別),發現混動版乘客的受傷概率低25% —— 重量似乎很有用。你會因為這個原因去購買一臺混動版的汽車?
事實上,大眾高爾夫的路線更值得稱贊,在保證了自身安全的同時,也不會成為無意間的馬路碰撞殺手。
出处:头条号 @每日車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