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學旅行,周日走是特刊最近幾年比較火的詞,由我國古代“游學”、丨行近代“修學旅行”逐步演變而來。課堂古人云:“讀萬卷書,研學有喜也有憂行萬里路。旅行”黨的周日走十九大以來,在“雙減”背景下,特刊家校雙方都更為重視孩子的丨行身心健康與全面發展,各地研學旅行熱度不斷攀升。課堂
記者發現,研學有喜也有憂今年以來,旅行我市各中小學聯合各景區、周日走研學基地大力開展學生研學旅行活動,特刊足跡涉及貴港、丨行南寧、柳州等地,其中有紅色研學、科技研學、耕種文化研學等,主題豐富,形式多樣,得到學生、家長的廣泛關注與參與。然而,也有一些家長反饋,部分研學旅行存在價格虛高、游而不學、師資缺乏等問題,令人擔憂。
研學旅行為何火爆?研學資源配置如何?研學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就此,近段時間記者作了調查采訪。
研學旅行火熱
已納入課程體系
2016年,國家教育部等11部門印發《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將研學旅行納入全國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2019年,自治區教育廳等12部門印發《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實施意見》,指出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對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活動的指導和幫助,確保每名中小學生參加有效的研學旅行;各中小學要結合實際,把研學旅行納入教育教學計劃,促進研學旅行與學校課程有機融合。在政策支持下,廣西研學市場日趨火爆。
記者走訪了解到,今年以來,貴港市高級中學、荷城初級中學、港北二中、荷城小學、港寧小學等多所中小學校已開展校外研學活動。
參觀了解汽車是如何生產出來的,在螺螄粉基地認識柳州特產如何走出廣西,在工業博物館看古今工業發展……今年3月,貴港市高級中學高二年級學生走進柳州,開展工業研學活動。該次研學是貴高首次組織的市外研學旅行。
據介紹,在旅行前,校方與承辦機構給學生發放了研學手冊,羅列研學路線、目的地簡介等,并設計相關的百科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參觀學習。“整個課程設置相對合理,我們要求學生回校后撰寫研學報告,并評選出優秀報告。”貴高該次研學的帶隊班主任黃老師說。
除了每個班級配備兩名帶隊老師外,承辦機構還給每個班級配備一名研學導師,負責安排該班級的整個行程以及在每個研學點介紹解說,促進學生在“游”中“學”。目前,貴高已將戶外研學納入課程管理,并設置了相應的學分。
據了解,荷城初級中學從2022年起開展中小學生綜合實踐能力測評工作,學生需通過參與學習優秀傳統文化、國情教育、自然生態教育以及學習傳承優秀民族民間藝術、參加校外美育實踐基地藝術活動等集體研學活動,積累綜合實踐能力測評學分。
根據市教育局文件要求,研學旅行的活動范圍,小學生以自治區以內研學為主;初中生以自治區以內和周邊省份為主;高中生以境內為主。記者了解到,為確保安全,我市小學生研學大部分以市內為主,而中學以上則偏向于到市外研學。
“中學生相對成熟些,市內的一些研學基地大多已經去過,所以相對來說會選擇市外,可以見識到更多新東西、學到更多新知識。”荷城初中相關負責人介紹。
近兩年,我市研學點也逐漸增多。去年12月,我市西山泉研學旅行實踐教育基地、九凌湖足球訓練基地、平南雄森動物大世界等6個基地入選自治區中小學生研學實踐基地。同時,還有更多的研學基地正在建設中。對于學生來說,研學更應注重內容,而不是一味追求地點。如今,市內研學點日趨豐富,市內研學旅行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社會化運營
研學旅行安全問題不容忽視
廣西麥古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劉結臣是一名退役軍人,專注于本地少兒軍事訓練已有4年。他坦言,曾在貴港某研學基地看到不少學生在開展研學活動時,四處玩耍打鬧,危險系數高,而領隊教師人手不足,難以管理學生。
出現上述問題的關鍵,是目前研學市場確實不夠規范。有不少商業機構也承接起研學項目。“部分研學機構存在‘只游不學、收獲過少’,課程設置簡單,以及師資參差不齊等問題。某些機構的研學旅行只是走形式,就想著把學生家長哄出來,賺了錢就完事,效果難以評估。”劉結臣說。
為做好學生研學安全保障各項工作,荷城初級中學與具有承辦資質的企業簽訂合作合同,同時在出行前召開出行安全教育大會,發放《致家長的一封信》《安全告知書》《應急預案》等,為學生購買平安保險,安排專門的老師帶隊,在出行過程的各個環節中保障學生安全。
安全問題一直都是家長關注的重點,特別是遠距離的游學。“聽朋友說她的孩子所在學校是組織去南寧,參觀南寧動物園等,費用很高,且安全沒有保障,有出現學生中暑的情況。”學生家長游小英說。
安全是研學的生命線。眼下已進入高溫天氣,提前做好準備工作,以及做好防暑等措施,是開啟研學之旅的前提。就讀于港寧小學三年級的鄭景文近期參加了市內研學,起初,他的媽媽擔心孩子的安全問題,但活動前學校向家長報備了安全措施,并且協調社區派出所共同協助管理治安,活動中,老師及時發布孩子照片到家長群,及時跟進學生安全,讓家長慢慢打消了疑慮。
5月15日,市教育局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和規范中小學研學旅行工作的通知》,文件對研學路線、委托企業或機構等進行了更為明確且規范的要求。“安全無小事,我們要求組織單位嚴格按照文件執行,特別是學生安全保障方面,強調一定要與正規機構、有相關承辦資質的企業進行合作展開。”市教育局黨組副書記、總督學黃偉然說。
學校開展的研學活動,目前大多是與旅游公司簽訂合作合同。記者注意到,一些旅游公司或沒有教育資質,或是原有教育資質的機構為了辦研學而注冊了一家文旅公司。學校過于依賴校外機構,會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做得較好的學校,與充分認知自己的主體責任分不開。
價格及課程設置受關注
研學旅行市場有待規范
記者注意到,各地研學中,價格與課程設置一直是家長關注的熱點。部分家長提出,研學的效果無法檢驗,學生出行,是否只是走馬觀花,“游”而不“學”?這些都讓家長們議論紛紛。相關研究報告顯示,我國有近2億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市場總體規模超千億元。隨著需求的與日俱增,研學旅行產品質量良莠不齊的現象逐步凸顯。
記者了解到,在4月和5月,我市分別有兩所中學組織學生到柳州開展研學,同樣是兩天一晚,且研學地點相差無幾,兩所學校的價格卻有所出入,分別為550元和480元每人。
市民陸祖新的孩子就讀于港寧小學,近期到市內某足球訓練基地參加了研學旅行,收費199元。陸先生表示,僅僅在市區內研學而已,這個價格確實不值。“只是去走一走看一看,也許會安排一些采風,跟常規的秋游沒有太大區別,不值得這個價。”陸先生認為,相對而言,去市外研學的費用劃算些。
這些現象令家長們心存疑慮:定價有何標準?由誰把關?
對此,我市某文旅公司負責研學工作的洪老師表示:“價格是嚴格按照景區門票、食宿標準、車費、課程教學、導師費、講解費等費用進行收取的,這些收費都是依照研學基地標準制定,且公開給家長,不同的標準或許收費上有一些不同。”
市教育局基教科負責人周松德介紹,學校要公布研學活動詳細計劃和收費標準,研學旅行基地收取門票、活動費用的,價格不得高于社會旅游團隊價格或學生門票的價格,由學生自愿報名參加,費用收取和支出要公開、透明。“研學教學課程的收費主要由校方與承辦單位共同商定,要求符合文件要求,活動方案、路線的擬定、研學基地的選擇等,均需提交教育部門審核,通過后方可執行。”周松德說。
一些校外機構組織的研學旅行,在定價上擁有更大的自主空間。部分旅游公司提供的到區外開展的研學營,7天時間費用高達5980元,而這又與往常大家口中說的“夏令營”“春游”“秋游”有什么區別?若是僅僅打上“研學”標簽,價格就翻幾倍,說好去體驗生活,結果只是換了個地方玩手機,這些都背離了教育的初衷,也浪費了家長的精力財力。
擁有研學辦學資質的某公司相關負責人解釋:“在課程設置上,我們的研學旅行會在每個站點布置學習任務,指導學生寫游記等。”同時他也承認,目前市場確實有待規范,研學內容、課程設置等確實沒有形成標準,沒有出臺相應的管理辦法,尤其是在意識形態內容上,缺乏專業性的指導與管理。“我們目前是憑借多年的經驗去不斷完善,在師資力量上聘用有教學資質的教師,以及與高校的研究生團隊合作。”相關負責人說。
推動研學旅行健康有序發展,有待行業細化規則。目前,各地已積極探索適合本地發展的研學管理辦法,如建立準入標準、產品標準、內容標準、考核機制等。如江西省新余市制定了中小學研學實踐管理辦法,建立健全公開遴選、家委會監督等機制,倒逼研學機構提高自身業務水平,開發優質研學內容。
“站在家長的角度是支持研學旅行的,孩子多走走多看看有好處。建議學校及教育部門根據學生發展特點融入研學,在充分尊重個性差異、鼓勵多元發展的前提下,對學生參加研學旅行的情況和成效進行科學評價,而不是單純為了完成任務。”學生家長游小英說。
研學無論是采取哪種形式,花多少錢,最終都要回歸教育本質。當然,這需要更多“正規軍”發力。希望教育、文旅等部門積極合作,挖掘更多精品線路,結合學生特點和課程要求,滿足各階段學生發展的研學需求。
貴港日報童心圓小記者到市氣象局研學,參觀人工增雨車載發射架。 (記者沙青攝)
我市小學生到廣西揚翔股份有限公司開展預制菜研學活動。(記者黃遠會攝)
荷城初中學生到柳州工業博物館研學。(劉玉文攝)
桂平市第二中學學生參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陳志遠攝)
我市小學生走進華隆超市荷花科技博覽園研學。 (記者張慶杰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