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零售界網紅級“新物種”盒馬鮮生的售不式方總經理,陳冬青在與消費者的改變互動中找到了新零售的答案。
陳冬青曾在一個城市做了1000份的賣貨問卷調查:第一部分是45歲年齡段的人,他們幾乎每天都去超市;而35歲這個階段,核心他們偶爾會去一下;25歲這個階段基本上就不去了。以人為本
“我們問他為什么不去?他說這不是新零他想要的。我就問他你怎么選購商品呢?他說基本上是售不式方手機和網上購物。我們問他為什么選擇手機和網上購物?他說我會把時間用來跟朋友交流、改變玩耍,賣貨而不要把我的核心時間用在逛超市上。”陳冬青認為,以人為本現在年輕人強調的新零是最快、最好、售不式方最優的滿足他們的需求,只有提供這樣的購物體驗,才能在新零售的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
新零售不是改變賣貨的方式
消費者在變,零售業態也在變。
多年以來,傳統零售業一直以空間布局來拓展勢力版圖。依賴地段、租金價格、渠道和銷售半徑的經營模式,成就了零售企業往日的輝煌。
隨著互聯網的到來和電子商務的迅速普及,許多傳統零售企業轉型O2O,將銷售渠道延伸到了線上,開啟了線上+線下的雙渠道作戰模式。
然而,好景不長。一度被熱炒的O2O,喧囂過后剩下一地雞毛。
當一個O2O企業倒下的時候,有可能是企業自身的問題;當一個O2O行業倒下時,可能是這個領域并不適合觸網;但是當許多行業的O2O項目成批倒下時,我們就必須思考目前這種模式是不是存在問題。
“即便轉型成O2O模式,也只是多了一種線上購物的渠道,企業依然還面臨著發展中的各種難題”,國美智能科技總裁宋林林表示,許多領域的O2O模式存在著地推貴、補貼高、頻度低、黏性差等問題,隨著線上渠道的后勁不足,傳統零售轉型O2O很快就遇到了天花板。
事實上,發展全渠道O2O業務的零售企業大多是線上線下分別運營,還沒有形成線上線下的融合以及配套平臺體系的建設,線上客人接入后,對企業本質沒有改變。
在今年AWE期間的中國家電發展論壇上,京東集團副總裁閆小兵表示,無論商業模式怎么變,零售的本質——成本、效率、體驗三要素并沒有變。驗證一種模式變革是否奏效,就要看成本、效率、體驗有沒有得到積極的改變
在陳冬青看來,一個零售模式的成立至少要具備兩個條件: 是否為消費者創造了新的增值服務;是否解決了商業的痛點。
宋林林認為,站在顧客的角度,創造價值觸點,以供應鏈為核心競爭力,能夠跨時間、跨空間、跨越地點的提供、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的零售模式我們稱之為“新零售”。
移交權力 喚醒用戶
從大數據、云計算到目標用戶畫像,從渠道融合、現代物流到構建消費場景模型,無論是解決目前的零售窘迫還是更深遠的籌謀未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隨著市場環境及消費群體的變化,許多企業正在從過去的產品運營思維轉化到用戶運營思維上來。
“在國美30周年之際,我們提出了‘6+1’的新零售戰略,”宋林林表示,國美新零售戰略的核心就是通過大數據,將用戶的一切需求數據化、可視化,圍繞用戶需求進行價值挖掘,通過大數據反饋機制,將消費主導權交還給用戶,并通過物流鏈和供應鏈、線上線下的閉環系統提供更好的體驗和服務。
事實上,盒馬鮮生之所以紅極一時,與其以“吃”為核心的經營優化理念有著很大的關系。陳冬青介紹,企業經營過程中產品結構的調整、3公里配送服務、餐飲和超市的融合等,都是基于打造完美購物體驗的初衷而進行變革升級的。
“在新零售的場景下,我們做了許多技術性的變革,這些是消費者通常都看不到的。”蘇寧物流集團倉儲事業部常務副總經理張海峰表示,智慧倉儲、大數據、全渠道是新物流運動的三腳架,這些變革和能力與終端設施、設備相結合,就可以更好的為消費者提供服務。
張海峰舉補充說,其實大數據、云計算不僅僅局限于消費者畫像這樣的領域,運用大數據后,我們知道怎么把貨放在一個具體的位置,提升倉內的運轉效率,從而給終端配送帶來變化和提升。在終端領域,無人機、無人車在提高配送效率的同時,與消費者接觸過程中也可以反過來給服務商提供一些“感知”。
業內人士認為,在互聯網時代,新零售構建場景的關鍵是,如何把好不容易爭取到的客戶價值最大化,最終圍繞“人”來重新建立商業價值鏈條。
事實上,日本等國家的線下零售之所以“屹立不倒”,就是因為堅持“人”的因素。賓至如歸的服務細節,根據周期時間內商品的火爆程度,進行產品排名的公示或推薦,這樣既節省選購時間,產品品質也有保障。而且,日本賣場一般不允許廠家人員干涉終端銷售,而是以商品受歡迎程度來對供應商進行評估。
所以,消費者體驗不好,再多的技術和概念都沒用。無論是傳統零售還是新零售,都應該做好售前需求挖掘、售中體驗搭建和售后服務的提升工作,少點口號、多點真誠才能更好的互動。
關注智能電視資訊網news.znds.com,任何電視資訊,盡在你的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