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喀則,六城共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日喀古老、則市正擁悠久。美好如今,抱座在“六城共建”的城市洗禮中,這座古城迎來了新生,六城共建在古韻中展露新顏,日喀在積淀中發生蝶變,則市正擁在變化中迎接美好。美好忽如一夜春風來,抱座千樹萬樹梨花開。城市隨著“六城共建”的六城共建持續發力,城市面貌在改變、日喀居住環境在改變、則市正擁群眾生活在改變……
和諧、幸福、文明、美麗,正在成為這座古城的底色。那洋溢的笑臉,正是生活在這座城市里的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滿滿的生動寫照。
集結號:匯集創城最大公約數
“‘六城共建’是一項全新的事業,必須用新思想指導工作、用新方法開展工作、用新舉措鞏固工作。”日喀則市委副書記、常務副市長王相民說。
這是吹響邁上新征程的集結號,這是發出凝聚心力實現新目標的吶喊,這是扛起履職盡責敢作為的擔當。
號角已經吹響。“六城共建”怎么創建?問題擺在面前。執本而末自從。日喀則市舉棋落子,將城鄉環境面貌、社會公共秩序、公共服務水平、居民生活品質、干部群眾精神狀態、社會風氣等“煥然一新”作為指標,作為著眼點和發力點。
謀定而后動。一個工作體系赫然而立:“一二把手”親自參與,領導小組迅疾設立,6個工作專班一一對照,定方案、分任務、壓責任、聚合力;一個新理念牢固樹立:用城市思維建設、管理、經營城市;一個路線圖躍然而成:一年總動員、兩年見成效、三年攻難關、五年完創建;一系列舉措紛紛出臺:創新推出晨檢夜檢制度、全面實施“六化”工作、改革城市管理體制、實施“門前三包”衛生制度、實施市民素質提升工程……
以上率下,盯問題、推機制、用合力、造氛圍、行方法、補短板、強整治、倡新風……
全過程、全方位、全力度、全動員,日喀則市這座古城內外兼修,市容市貌、群眾觀念、市民素質、社會環境等明顯轉變,美好正在擁抱這座城市。據悉,今年3月,在中央文明辦公布的2018年全國文明城市年度測評結果中,日喀則市以81.14分位列113個地級提名城市第56名,在我區三個參評城市中位列第一。
民為本:為了老百姓的幸福感
“以前,垃圾亂堆,氣味刺鼻,老百姓一提到這里就直搖頭。”日喀則市金龍農貿市場市場部經理扎西多布杰想起農貿市場的“前科”就直嘆氣。小小農貿市場系著大民生。
變化得益于“六城共建”。2017年,日喀則市從“表”到“里”對金龍農貿市場進行升級改造,使其“翻了個身”。“有專人掃衛生,衛生一年比一年好,環境好了,消費者自然越來越多,我們的生意也跟著‘水漲船高’。”在該農貿市場做生意的四川人靳永常目睹了這里的喜人變化。
把群眾的小事當作大事,把利民惠民作為創建的落腳點,這是日喀則市“六城共建”工作最鮮明、最厚重的色彩。
自2015年“六城共建”實施以來,日喀則市以“硬化、綠化、凈化、美化、亮化、濕化”為抓手,著力提升城市顏值,建“幸福城”。硬化:改擴建城區道路,讓城市通行能力更強;綠化:實施道路、公園、社區、單位等綠化工程,讓城市更綠色;凈化:清掃垃圾,加強保潔,讓城市更干凈;亮化:對城市道路、重點位置、沿街大型建筑樓體進行亮化改造,讓城市更亮麗……
宜居宜業就是民生。日喀則市創城辦綜合組組長田世新說:“創城不僅是名片、榮譽,更核心的是要讓群眾從創建中得到實惠、看到變化,不斷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指數,這才是真正的創城。”如今,水清、岸綠、景美、民樂的圖景正在徐徐展開,老百姓的幸福感有了“歷史性的一躍”。
“這些年來,我看著市容市貌發生了太大變化!比如我家店前的街道,以前是出了名的‘臟亂差’,現在干凈得很。”在日喀則市經營一家服裝店的曲央對記者說,“到現在還能看到市領導沿街檢查市容,還會向我們征求意見建議,看著干干凈凈的大街小巷,心里很舒服!”
正能量:提升城市文明新高度
文明,是城市進步的標志。“六城共建”的精髓不僅是讓城市面貌發生變化,關鍵是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讓文明成為城市的內在氣質。“只有廣大市民都變成了文明市民,那么‘六城共建’的目標也就指日可待了。”日喀則市創城辦工作人員楊鵬說道。
為了讓文明根植群眾骨髓,在“六城共建”活動中,日喀則市堅持“以微知著”。集中整治停車難、亂停車、私搭亂建等,引導市民文明出行;開展“文明旅游、文明服務、文明禮儀、文明餐桌”活動,傳遞新風;評選“感動日喀則人物”和“日喀則好人”、文明單位、舉辦全市珠峰道德講堂活動等,打造珠峰文明高地;開展一系列志愿服務活動,讓志愿成為城市新風尚;“小手牽大手、文明你我他”以小見大……從小處細處著手,使創建成為提升市民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的過程。
日益濃厚的創建氛圍吸引更多的人自覺加入到創建行列中來,善舉層出不窮。如薩迦邊那倉藏醫院每年免費為群眾送醫送藥;中國電信日喀則分公司建家庭工程師全程為群眾服務;中國建設銀行日喀則分行建立勞動者港灣,免費為環衛工、快遞員、學生、老年人、交警等提供上網、休息等服務;市便民服務中心實行“一站式”服務,讓群眾少跑腿……
“志愿服務是我們社區的風景線,我是社區黨員志愿服務隊的一員,經常義務參與打掃衛生、清理垃圾、擦洗護欄等活動,社區美了,文明也就有了。”吉培社區居民扎西頓珠說道。
文明美化生活、改變環境、推動發展。正能量正在凝聚,文明風尚不斷形成,創城的變化體現在群眾的笑臉上。如今,日喀則,這座古城正邁向更加充滿生機和魅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