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電報動全國疫情形勢出現積極向好趨勢。快評控阻按照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丨推工復要求,全國正在繼續加強精準防控,序復推動有序復工復產。產打保持經濟平穩運行和社會和諧穩定,贏疫才能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堅實支撐。情防廣東、擊戰江蘇、電報動上海等省市規模以上的快評控阻工業企業復工率超過50%,大型企業相對中小企業復工復產進度快,丨推工復上游行業和資本技術密集型企業相對下游行業和勞動密集型企業進度更快。序復但是產打,我們應該看到,贏疫推動復工復產還面臨著返工人員不足、情防部分地方限制開工、產業供應鏈不通、交通物流不暢以及資金壓力大等問題。
復工復產,沒人不行。有些地方一邊要求企業盡快復工,一邊卻在限制人口流入,機場車站高速口統統要查身份證,不是本地戶籍統一勸返;某些勞動力輸出地區,為了不給其他地方添麻煩,也“自廢武功”,沒有目的地派出所的證明,一律不讓離開。這讓很多勞動密集型企業復工成為奢望。當務之急,應該加快組織員工有序返崗,盡快研究制定春節返鄉人員特別是熟練工人返崗復工的實施方案,對勞務輸入大省和外地人口聚集的地區,要加強運輸組織、錯峰返程,返崗后要采取分時上班、錯峰上下班、在線辦公、員工包車通勤等多種措施,指導做好員工防護。另外,在缺人的情況下,要指導企業用好信息技術手段和信息化工具,增強軟件應用能力,創新思路和方法,用信息技術提升生產管理水平。如推動制造企業與信息技術企業合作,深化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VR/AR等新技術應用,推廣協同研發、無人生產、遠程運營、在線服務等新模式新業態,加快推進產能恢復。
復工復產,沒料不行。由于產業鏈各環節復工時間差異,加上全國物流受限因素,生產原料也難以保障。為此,應加快推進全產業鏈協調運行,防止區域性、時段性短缺或價格大幅上漲,將防疫物資、關鍵原輔料、重要生產設備及零部件等生產生活必需品等納入應急運輸保障范圍。同時,要積極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支撐復工復產。如依托互聯網平臺開展醫療防疫物資的供需精準對接、高效生產、統籌調配及回收管理;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保障供應鏈的完整,做好生產協同和風險預警,對于可能停產斷供的關鍵環節,提前組織柔性轉產和產能共享,以信息化手段管控好供應鏈安全;支持工業電子商務企業和物流企業高效協同,運用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完善智慧物流體系,打通生產生活物資流通堵點,保障生產資料和生活用品有效供給等。
復工復產,沒錢不行。當下很多企業仍未復產,面臨著2月份甚至3月份營收驟降的局面,他們能否生存下去,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能否享受到各級金融、財稅政策的扶助。為此,必須用好用足各項政策措施,加大對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資金支持。在這場與病毒的賽跑中,各地主管部門、金融機構要簡化程序,特事特辦、急事急辦,讓資金支持“跑得更快一點”。同時,還應大力推動產融結合,加快發展基于生產運營數據的企業征信和線上快速借貸,推廣應用供應鏈金融、知識產權質押等融資方式,保障企業復工復產的資金需求,防止企業出現資金鏈斷裂。
復工復產,有思想包袱不行。關于某地企業復工要交21份材料的消息這幾天火了,實際上,一些地方讓企業填表填到眼花,簽字簽到手抽筋,有規避責任之嫌。人命關天,疫情防控關系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而復工復產難免會增加病毒傳播的機會,政策實施謹慎一點,防控措施嚴格一點,也在情理之中。但是,“壓實企業責任”不等于“推掉自己的責任”,隨著疫情形勢變化,能不能精準研判、精準施策,已成為領導干部能力水平的新一輪檢驗。對于復工復產可能帶來的疫情風險,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因噎廢食、草木皆兵。盡量減少疫情防控對生產生活的影響,需要各部門在決策層面上更加敢于擔當,在執行層面更多以人為本。千萬別讓“填表抗疫”成為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新的代名詞。
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是一次大考。面對這張考卷,各地管理部門是答卷人,廣大企業和員工是閱卷人。要扛起責任、經受考驗,既有責任擔當之勇、又有科學防控之智,既有統籌兼顧之謀、又有組織實施之能,按照實事求是的原則,區分不同地方的疫情狀況,切實處理好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關系。在繼續加強疫情科學防控的同時,及時協調解決企業的困難和問題,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產,盡早恢復正常生產,才能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確保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讓我們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相信我們一定會取得最終勝利!
責任編輯:趙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