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出版的浙大贊《人民日報》
點贊了


布置這個作業的校區是浙江大學“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組的老師們。今年春學期,門課民日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代玉啟教授和同事們在海寧國際校區探索思政課創新,為何多元化的被人報點實踐教學設計可以幫助學生將課堂學習的理論知識與身邊鮮活的實踐聯系起來,同時也有助于他們在實踐中長才干、浙大贊強素質、海寧做貢獻。國際

第一次走上田埂,從小在城里長大的姜雨浩有一種說不出的興奮。他說,聽人百遍不如動手做一遍,在躬耕田野中能夠深刻感受到勞動的不易與意義。“田間勞動像是一個‘開關’,激勵我更多參加科研的實踐、服務人民的實踐。”


解決了教什么的問題,另一個重要問題是“誰來教”?在這個由9個人組成的任課教師團隊中,“燒腦”的備課會幾乎周周舉行。每一專題在設計時一方面緊緊圍繞教材知識點,另一方面通過最新案例的引入和青年學生思想動態的分析,使教學內容更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