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有云:“夫美者,上下、人獨內外、生活大小、美學遠近皆無害焉,對稱之美故曰美。中國”里里外外皆均衡妥帖,人獨方為“美”。生活對稱即是美學這樣的美。
從古至今,對稱之美中國人一直追求著對稱美學,中國對稱的人獨飛檐翹角紅墻黃瓦,對稱的生活詩詞歌賦麗句華章,從建筑到服飾,美學從形式到思想,無一不展現著對稱的美。
對稱,是一種莊重的沉穩美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這種天人合一的中庸思想,一直恪守于中國人的骨子里。建筑師梁思成曾說過:“中國建筑,其所最注重者,乃主要中線之成立。無論東方、西方,再沒有一個民族對中軸對稱線如此鐘愛與恪守。”
站在景山最高處,故宮就從眼前鋪展開來:金黃的宮殿、朱紅的城墻,漢白玉的階、琉璃瓦的頂......沿著一條子午線對稱分布,壯美有序、和諧莊嚴,映襯著藍天白云,宛如東方仙境,再往遠眺,一線貫穿的對稱風格,撐起了整座北京城。
對稱,是古代皇城的基因,更是整個中國的基因。沿著這條對稱軸走進中國,從皇城宮苑到普通民宅,從群體建筑的規劃到一戶一室的布局,從軒榭廊舫,到廳堂館齋......隨處可見的都是對稱。
對稱的美,是從心底時生出的莊重與大氣。如天地萬物般,對稱讓一切均衡有序,給予人莊重與諧和之美。
對稱,是一種圓滿的靜謐美
對稱的美,不僅含有美學理念,還有東方和諧之美蘊。俗話說:好事成雙。在整個中國文化中,成雙都具有完滿、和諧的寓意。因此,對稱的美,亦是圓滿吉祥的美。
耳飾,總是一對,在兩耳間輕輕搖曳,既有照應,又是獨立。器物上的紋樣,最喜對稱,仿佛無限的循環。詩詞歌賦里,總是成雙成對的出現,“天對地、日對月、樓對閣、晚照對晴空……”每一個對仗,都是世人對圓滿的追求,對陰陽平衡的追求。對稱之美,是世人對圓滿美好的祝愿和期許。
沒有哪個民族,能像中國人這樣喜歡對稱。對稱之美,透露著的是中國人對天地萬物的秩序感,是中國人幾千年來的藝術美學,更是中國人對圓滿和諧的追求。
對稱,是一種君子的循禮美
對稱的美,是一種精神境界的追求。正如故宮的“鏡像傳奇”,關于對稱,最簡單的方式,便是拿起一面鏡子,以鏡框為中線,以鏡面為對稱?!杜f唐書》中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人是不能完全看清自己的,更多時候,需要參照其他事物,或旁人提醒,才能理性對待人生。而明鏡,則是最好參照。它把真實的你映照出來,一舉一動皆示于鏡中,不能欺騙,亦無法偽裝。
對稱,在數學中有軸對稱、中心對稱、旋轉對稱之意,而表現在東方思想中,就是不偏不倚、不多不少、不傾不向。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取道中庸。世事繁雜紛擾,我們做事情的時候更要堅守本心,保持中立理智的態度,要不偏激、不偏向于某方面。
對稱,亦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準則。一求一應,我們講究一諾千金,信用是那條看不見的對稱軸。一教一學,我們講究尊師重道,教養是那條看不見的對稱軸,這是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對稱。
對稱,是中國人獨有的生活美學
縱觀從古至今人們的衣食住行,皆追求對稱之意。古代女子的服飾,將對稱之美發揮到了極致,每一針每一線都像是經過反復推敲,每個圖案都像是經過深思熟慮才縫制到服飾上,精美絕倫,嘆為觀止。且傳統衣裳上的盤扣,亦是兩兩相對,環環相扣。
再看尋常百姓家居布局,也離不開對稱元素的參與。家具的對稱排列、到頂棚與地面的遙相呼應、左右墻面的繪畫、立柱或燈飾,餐桌中央擺一盆插花,兩端相對位置擺大小款式,完全相同的燭臺等,均要對稱分布,一切都井然有序,給人一種安心感。
對稱二字雖然簡單,卻是屬于中國人的規矩,是一種約定俗成的美學,人們無需深入研究,更不需細致教學,皆知對稱為美。對稱之美,美在外形,美在規整,更美在中庸與平衡。是東方美學傳承的典雅與精致,也是中華千年流傳的品德與精神。
在對稱之美中,空間與物品在質樸雅致的意境里,體現出了一絲絲不溫不燥的氣質,這與中國人骨子里,對于內斂,樸素的追求完美契合,不多不少、恰當剛好,這便是中國人獨有的生活美學。
免責聲明:文章部分文字、圖片、視頻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上所提及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標簽:康耐登KINETIC
上一篇:以人為本,窺見康耐登的人文情懷
下一篇:當現代主義設計遇上紅木,將誕生怎樣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