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是禽類的病毒性流行性感冒,是知識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禽類的一種從呼吸系統到嚴重全身敗血癥等多種癥狀的傳染病,禽類感染后死亡率很高。問答按病原體的禽流感類型,禽流感可分為高致病性、預防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類。知識在自然條件下,問答存在于口腔和糞便的禽流感禽流感病毒由于受到有機物的保護具有極大的抵抗力,特別是預防在涼爽和潮濕溫和的條件下可存活很長時間。
2、知識 禽流感在什么情況下傳染給人?
禽流感的問答傳染源主要是感染了病毒的雞、鴨、禽流感鵝、預防飛禽等。知識人類直接接觸感染病毒的家禽以及糞便可能會受到感染。此外,通過飛沫以及接觸呼吸道分泌物也可傳播。
3、人類感染禽流感后會有哪些癥狀?
人類患上禽流感后,潛伏期一般為7天以內,早期癥狀與其他流感非常相似,主要表現為發熱、流涕、鼻塞、咳嗽、咽痛、頭痛、全身不適,部分患者可有惡心、腹痛、腹瀉、稀水樣便等消化道癥狀,有些患者可見眼結膜炎,體溫大多持續在39度以上,一些患者胸部X線還會顯示單側或雙側肺炎,少數患者伴胸腔積液。大多數患者治愈后良好,病程短,恢復快,且不留后遺癥,但少數患者特別是年齡較大、治療過遲的患者病情會迅速發展成進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癥、肺出血、胸腔積液、全血細胞減少、腎衰竭、敗血癥休克及Reye 綜合癥等多種并發癥而死亡。專家建議,病人一旦出現以上癥狀應該及時就醫,一旦被懷疑為H5N1病毒感染,應馬上住院隔離病報告疫情,防止病情惡化和傳染擴散。
4、 能快速找到有效藥物嗎?
有關專家表示,一般來說,預防“吃”傳染的疾病主要通過防止細菌感染,對病毒尤其是動物源傳染病毒的研究則較少,歷史也很短,能有效控制病情的藥物為少。在人類歷史上,從動物間的疾病發展到人畜共患病的例子絕不少見,國際國內現在正積極做相關資料的整理,希望能從中摸索出病毒演變的規律,但目前尚無明確的結論。
5、 人們該怎樣預防?
由于沒有相應疫苗,而冬春季節又是急性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提醒師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對預防疾病非常重要。平時應加強體育鍛煉,多休息,避免過度勞累,不吸煙;應盡量避免與禽類接觸,對雞肉等食物應徹底煮熟;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盡量少去空氣不流通場所;注意個人衛生,打噴嚏或咳嗽時掩住口鼻。此外,禽流感病毒對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機溶劑,熱及紫外線均敏感,56oC加熱30分鐘,60 oC加熱10分鐘,70 oC加熱數分鐘,陽光直射40~48小時以及使用常用消毒藥均可使該病毒滅活。
6、 吃雞鴨鵝肉會被傳染嗎?
禽肉煮熟煮透后,病毒傳播的可能性較小。但如果病禽未經煮熟煮透食用,病毒很可能進入人體。病毒進入人體如果存活,會否通過消化道傳入人體各組織中、病毒在人體是如何運作的,這些機理現在都還不清楚。在此情況下,只有對來自疫情暴發區的家禽采取封鎖,就地深埋等措施。正規市場的家禽基本可放心食用,關鍵是要煮熟煮透。如果食用未經檢疫或來自疫情暴發區的家禽,則不排除染病風險。
7、 穿羽絨服、蓋鴨絨被會傳染嗎?
羽絨服、蓋鴨絨被及相關制品,是肯定不會傳染禽流感的。因為羽絨制品通常經過高溫、消毒等多個物理、化學環節處理,病毒存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不太可能對人的健康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