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紀委昨天第三次發布“反腐大數據”。中紀重災根據中央部署,布落中央巡視組用兩年多時間完成了對55家中管企業的馬央巡視全覆蓋。巡視發現了很多問題線索,企領區其中,導名單去年中央紀委公布了64名落馬中管央企各級領導名單,源領域成“一把手”共36人,中紀重災占56%,布落而在落馬的馬央央企領導中,大多來自能源、企領區通信、導名單交通運輸、源領域成機械制造等領域。中紀重災其中,布落能源領域最為集中,馬央約占總人數的39%。
■巡視方法
43家央企均采用“一托二”專項巡視
中央紀委表示,十八大以來,根據中央部署,中央巡視組通過對央企巡視試點到全面推開,用兩年多時間完成了對中管央企的巡視全覆蓋。
數據顯示,巡視央企頻率加快,力度加大,其中,2013年巡視2家央企,2014年巡視10家,2015年巡視43家。同時,進一步創新方式,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探索開展了“一托二”的分類專項巡視,2015年巡視43戶央企采用的都是該方式,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對完成中管央企巡視全覆蓋發揮了重要作用。
■發現問題
55家央企存在權力尋租等六大問題
央企大“體檢”,查出了啥問題呢?歸納55份巡視反饋情況報告可以發現,央企的突出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六個方面:
黨的領導弱化。從巡視看,一些央企存在只抓業務不抓黨建的現象,有的黨組長期不研究黨建工作,有的落實“兩個責任”不力,與之相伴的就是紀律松弛。管黨治黨失之于寬、松、軟,這是央企所有問題的總病根所在。
權力尋租腐敗嚴重。從巡視看,央企領導人員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的搞關聯交易、利益輸送。這不僅侵害了權力自身的廉潔性,而且也侵害了黨執政的經濟基礎。
重點人重點事腐敗風險大。從巡視看,有的央企在工程招投標、物資采購等重點領域腐敗風險大。一些重點崗位腐敗易發多發,存在較大隱患。
選人用人方面的問題比較突出。有的央企不講組織程序、違規用人,有的帶病提拔,還有個別領導人員買官賣官,帶壞了用人風氣。
“四風”問題屢禁不絕。央企公款打高爾夫球、公款吃喝、公款旅游等問題還是比較突出,頂風違紀問題時有發生。
體制機制不夠健全。由于改革不徹底、制度不完善、監督不到位,導致央企違規盲目決策問題多發,“三重一大”流于形式,造成很多國有資產流失。
■數據分析
落馬央企領導“一把手”達56%
中央紀委表示,落馬央企領導,大多來自能源、通信、交通運輸等領域。
截至2015年11月24日,中央紀委網站“紀律審查”欄目中,已發布64名中管央企各級領導接受調查或被查處的消息,這些人大多來自能源、通信、交通運輸、機械制造等領域。其中,能源領域最為集中,約占總人數的39%。
分析64名落馬中管央企各級領導名單,其中“一把手”共36人,占56%,副職和其他班子成員共約占33%;關鍵崗位負責人,如總會計師、辦公室主任等7人,占11%。
不少央企落馬領導與巡視密切相關。2014年發布的被查中管企業領導2人,2015年增至8人。這其中有一個重要原因,2015年巡視中管央企43家,占全部中管央企的72%。
2015年接受調查的9位央企高管中,有6位所在企業于2015年接受巡視,分別為中石油總經理廖永遠,中海油原副總吳振芳,中石化總經理王天普,武鋼原董事長、黨委書記鄧崎琳,中國電信原副總冷榮泉,中國電信黨組書記、董事長常小兵。另外3位所在企業也于此前被巡視。
十八大以來,中央紀委立案審查的領導干部中,一半以上是根據巡視移交的問題線索查處的。